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走班制是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继承与改进,它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走班制的开展与实施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各个学校的发展以及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走班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要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二要有一定的课程设置;三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四要加强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五要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

关键词 走班制 价值 实施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及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如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化,以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等问题上,存在许多困难。面对此种教育现实,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我国上海、山东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一、走班制的价值

1.走班制与学生发展

(1)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尊重并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达到国家统一要求外,个性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走班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在具体内容上,为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实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2)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增强

走班制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对课程的主动选择。一方面,走班制下,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1],在课程修习中就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利于其学习主动性的维持与提高。另一方面,走班制给学生创造了依据自身学习能力、自身发展需要、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课程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3)利于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走班制以“灵活、流动”为核心特征[2],走班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交往活动突破了固定班级编制和固定教室空间的禁锢,学生因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流入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进而接触到不同的学生与教师,拓宽了交往平台。走班制赋予了学生一个更大的交往空间,加大了生生、生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相互影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4)让学生学会了选择

走班制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等。在选择走班的过程中,“它指导学生自己规划未来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3]。

2.走班制与教师发展

(1)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和职业观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和职业观占据着主导地位,认为“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宣示者,对学生具有无上的权威,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教师应不停地向学生讲、向学生灌”[4]。一方面,走班制颠覆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逐渐形成了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走班制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选课和学业规划的帮助者和指导者。为此,走班制从制度上逼迫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和职业观,促使教师树立并保持新的教学观和职业观。

(2)利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及其所具有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特点,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极大地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走班制的制度安排赋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他们不仅具有选择课程的自由,还能自由选择教师。走班过程中,“学生会选择学识渊博、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而那些教学水平低、不负责任的教师则得不到青睐”[5],这无疑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冲击与挑战。这样,教师就会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水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专业的发展还表现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上。课程作为走班的先决条件,学生有的选才能顺利走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水平来满足走班的客观需要。

3.走班制与学校发展

(1)利于学校课程领导能力的增强

课程领导系课程变革过程中不同课程利益相关者通过民主合作而进行的创新性课程工作,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6]。走班制从制度上逼迫学校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此外,走班制的合理运转还需要不断完善选课指导制度、走班学习管理制度、走班教学管理制度等,以此来促进学校课程领导能力的不断增强。

(2)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走班制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每个学校财政状况不一样,实行走班的学校不可能完全依靠新增资源来满足走班制正常运作的需要。因此,在推进走班制的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整合和盘活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校现有的资源综合地发挥多功能作用”[7]。

(3)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中国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千校一面”、学生“千人一面”的现象,只关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制约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实行走班制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另外,在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套餐,这些都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

4.走班制与素质教育

(1)走班制与素质教育本质意蕴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它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儿童”[8]的教育。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藩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见,走班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走班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面对的重点课题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班级授课制而言,走班制可以更好地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施以不同的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充足的条件。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推行走班制又能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合理运转。因此,走班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走班制的实施条件

1.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的过程首先是思想观念变革的过程,要想促进走班制的有效推进,首先必须解放思想。目前,走班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对走班制缺乏基本的认识与理解,加之大多数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他们认为走班制容易演变成“快慢班”,导致对学生的分级定等。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认识到实施走班制的必要性与意义,及时转变他们对走班制持有的错误思想观念。其次,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等严重制约着走班制的顺利实施。为推进走班制顺利实施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点:其一,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其二,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三,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其四,课程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教材要从绝对权威的地位上走下来,师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课程和教材进行创新处理,如补充、修缮甚至是重新编制,它是具有层次性的,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有一定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现行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与僵化,课程内容难、繁、偏、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走班制的推行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走班制亟需课程支持,课程丰富多样学生才有选择的余地,学生有的选才能“走”。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5],要体现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构建除了考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要考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统一性。必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基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选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等差异,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走班制牵涉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素质和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走班制改革的成败,他们是走班制实施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是实施走班制的必要条件,尤其要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其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其中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因为,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教学实践为落脚点,它与学校的校情、教师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培训结果可直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9]。

4.加强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走班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资源的支持,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资源。硬件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图书资料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等;软件方面涉及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等。走班制下,学校对资源的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的资源入手。但是,走班制的推行除了依靠新增资源外,学校还应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学校资源,同时引入校外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综合发挥各种资源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其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制度是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和行动准则,它对人或组织的言行起着规范、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走班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相应制度作保障是无法顺利实施的。首先,构建与走班制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实行“班主任组合制”[10]或者“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11],强化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严防班级管理漏洞的出现。其次,构建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构建与走班制相适应的选课指导制度,如配备选课指导教师和制定选课指导指南等引导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与随意。最后,构建相应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走班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革,更不是应对考试改革的新事物,它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事物,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升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玉云.分层走班制――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2] 向纯.从可能走向现实――论“走班制”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价值实现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 郭华.“走班制”:从“班”到“个人”[N].中国教育报,2014-05-21.

[4] 和学新.主体性教学研究[J].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5] 韩艳梅.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组织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实施与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6] 张华.论课程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2014(2).

[7] 赵小雅.“选课走班”:种种现实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4-06-04.

[8] 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人民教育,1996(6).

[9] 张宏.校本培训有效实施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8).

[10] 焦来宪.十年磨一剑:“分层教学走班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3(9).

[11] 王开香.探索分层走班的应然态、实然态和必然态[J].教育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