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西安开通巷历史保护研究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西安开通巷历史保护研究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收集整理相关传统四合院与重点保护院落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西安开通巷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归纳现阶段历史街巷建筑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调研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位置传统街巷空间格局肌理空间界面 院落格局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对传统街巷的保护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探讨了街巷人居环境的“共同建造”问题,提出对街巷保护的相关问题,并就建筑师如何融入传统四合院工作进行讨论与分析。

1开通巷地段在明城墙区内的位置

1.1“开通巷”位于文昌门内东侧,是一条传统的居住坊巷,有七个第一批重点保护院落分布在巷道两侧。巷内留存的传统四合院格局清晰、特征鲜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传统巷道及背后的居住生活构成的城市形态,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

1.2开通巷及其两侧的58个院落属于城墙内侧历史保护区,是西安碑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东界,开通巷与南城墙垂直,南起下马陵,北至东厅门,自柏树林街往东第二条巷道,长431米,均宽5米(包括1米左右的人行道),为南北纵巷,传统民居院落均与巷道垂直东西向布置。

1.3历史街巷与传统院落好比古城的骨络与肌理,不仅体现建造时代的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的发展状况与成就,还承载和延续着城市历史、城市深层文化。

1.4 2006年初,西安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和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在明城区内划定了第一批近100个重点保护传统民居,其中以开通巷、安居巷和七贤庄分布最为集中,其余分布都较为零散。

1.5开通巷,明 “新开道巷”。位于原来唐皇城及五代、宋、金、元京兆府城东南 ,南起南城墙,东至东城墙30米,明初城墙向东拓筑后,开通为居民坊巷,当时巷子两端均有门楼,设有门房共值班守夜,维护巷内安全。

2街·巷

传统街巷空间:

2.1从《周礼·考工记》中对营国制度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居民住宅区被限定在由经纬道路划分的“空间”内,这种“里坊”制度后来一直延续到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特有的居住空间形态。到北宋中叶以后,原先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商业街道和住区街巷代替,新型的街巷制出现。院落的型制可以说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它是街巷的组织系统。在平面组织上,建筑群是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位,院与院间作行列式的排列,一直行一连串的院则称为“路”,并始终坚持“无院不成群”的原则。这种居住区内街巷制的组织形式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发展为“街一巷一院一宅”的开放空间结构。

巷道两端设门楼,作为防卫之用,两侧的传统四合院与道路垂直东西展开,相连成片;住区格局肌理适合人的尺度。

2.2开通西巷与开通巷丁字交接,路随通而景不透,避免一眼望穿的效果,使街道的宁静气氛大为增强,局部地段的宽窄变化则使小块墙角边地也为村民停留、交往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2.3开通巷街巷空间。开通巷的开设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相对封闭性较强,属内向型图布局方式,在结构和空间组织上符合传统街巷制的布局方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特征一直延续到现在。

房高和道路宽比在1:1左右变化,并使街道的阳光落影变化,丰富生动,使许多实墙面看起来也不显得单调,观感舒适。整体上给人一种简朴、宁静、亲切、自然的气氛。

3·院·宅

3.1开通巷内的七个第一批重点保护院落是西安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1)整体上给人以素雅、谦和的形象。外观造型庄严、朴素而不单调。2)宅院布局紧凑、空间逻辑清晰。面宽较窄,平面狭长,中轴线强烈,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厢房层层围合组织院落。3)宅院对外封闭,对内通透。院内巧用透花窗使空间相互渗透,厅、廊、庭院相互贯通。4)用地经济、选材与建造质量严格,建筑上木构件结构受力合理。5)传统建筑功能性质明确,砖木雕刻精美,表现出装饰与色彩的丰富变化。

3.2独院式平面的布局是沿用地四周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在庭院两侧布置单坡顶的厢房,组成窄长的四合院。

这类院落进深较浅,布局紧凑、面积利用充分、使用方便。这种院落平面是传统民居的基本布局形式。

这种院落布局由独院式平面沿纵深方向重复组合,形成前厅、内院和后院。门房(街坊)——前厢房——厅房——后厢房——正房,层层厅堂院落组成的序列空间。

两侧厢房是典型的“屋子半边盖”形式,屋脊一般左高右低。

这种平面布置,各厅堂院落的功能比较明确,简洁适用,空间灵活,增加用户的私密性。

4格局肌理

4.1院落地块肌理:无院不成群——可看见院落地块肌理的划分是开通巷肌理形态特征体现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院落基地划分是按照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来限定和划分的,而民居院落则是普通平民阶级的居住空间,因此每家院落地块的划分都相对较小开通巷两侧的院落与街道垂直,大门朝向街道,东西向展开,都为多层建筑,占地面积大,相对集中的位于开通巷中段;其余的52个院落均为民宅。其中有7个第一批重点保护院落,它们的院落形态基本上保持了关中的窄院模式,剩余的45个院落地块的划分则形态各异、情况各有不同。由于卧龙小区、单位家属院、办公建筑的占地面积大,容积率高,建筑体量与布局形式以及没有了传统的格局,破坏了开通巷原有的肌理。

5空间界面

开通巷建筑使用性质主要包括教育、办公、居住、底商上住、商业、储藏、厨房、卫生间、闲置等九种类型。现在对开通巷内建筑的使用还是以居住性质为主,道路两侧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居民生活便利,购买日常用品的距离适合人的行为尺度。沿街建筑有三种类型:一是依旧沿用传统的居住功能;二是底层商业、上面居住的形式模式;三是纯商业形式;可见街巷建筑功能构成丰富,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6沿街立面轮廓

街道空间界面的上部是街道的天际线,开通巷由于空间上的封闭,街道空间四个面的连续表皮就产生了环绕街道空间一周的街道天际线,开通巷界面整体比较平缓,以二层建筑居多,家属院和小区沿街的围墙和门房,消弱了多层建筑对巷子的压迫感。传统的街巷空间注重均衡状态下的变化,无所谓高潮、起点与终点,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连续建筑立面,在建筑的尺度、细部处理上具有某种相似性,但在统一之中又存在着变化,以某种谦和的态度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动人的生活故事。

7院落格局

在历史的进程中,开通巷的建设一直在不断的发生,传统院落格局、建筑形式的变化导致巷空间肌理、界面、尺度也被逐渐改变。从宅院布局来看,开通巷传统四合院民居形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演变中呈现以下几种类型:1)部分四合院仍保留着原有的传统院落格局和建筑形式,但居住方式已完全改变,院落整体需要保护;2)部分四合院保留少量的传统建筑,建筑单体需要保护;3)在原有院落地块的基础上,改变维护墙体,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结构或局部建筑的民居院落,新旧交融;传统院落格局演变分析;4)在原有院落地块范围内,新建低层住宅在原来传统建筑基础上,保持了原有合院布局模式,建筑形式发生了改变;5)在原有院落地块范围内,重新修建坡屋顶平房、低层住宅以及临建简易房,打破原有院落格局;6)由于住宅产权及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院落地块划分发生较大变化,多层住宅楼、办公楼介入,丧失了原有巷院结构体系和肌理尺度。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住宅建设的影响都在开通巷上显示着它的烙印,开通巷所有院落的展现也是一部微型的西安住宅发展史。

参考文献:

[1]王其明著《北京四合院》中华书店出版

[2]政协昆明市委员会著《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云南人民出版

[3]西安市文物局著《西安大遗址保护》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