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测技术突飞猛进,检测项目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凭借临床经验与印象开展各种操作,很可能会对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判断。为此,需要强化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文中从医生开具检验申请、标本采集、标本的运送与接收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本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82(2015)05-1053-02 DOI:10.14035/ki.hljyy.2015.04.018
临床检验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70%~85%是以临床检验结果为依据,因此怎样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1,2]。临床检验的误差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改进、仪器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分析中和分析后误差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而分析前误差占总误差的46~68.2%,并且占比有增长的趋势[3]。分析前过程涉及医生开具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和标本处理等多个环节,检验前误差的影响因素也就较为复杂,尤其是近年来集中检验发展迅速,以民营独立实验室和依托大型公立医院成立的区域检验中心成为目前检验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带来了标本远程运送等诸多影响检验前质量的新问题[4]。对影响检验前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并根据检验医学的新发展,与时俱进,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1医生开具检验申请
检验申请单信息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历号、诊断、检验项目、标本类型、采集时间、医生姓名、申请时间等。申请单信息不完整、所申请检验项目不合理等是临床常见差错原因,没有完全实行电子申请单的医院还存在医生字迹不清晰的问题。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介绍推广所开展的项目,对存在的差错问题定期评估,与临床医师共同解决,同时,临床医师应加强知识的更新学习,及时了解新的检验项目的意义。
2标本的正确采集
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饮食、运动、情绪、药物使用、标本容器的选择等方面。进食后对血糖、血脂、甲状腺、内分泌等项目的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对患者来讲,血液标本最佳的采血时间为早晨7:00-8:00空腹采集,对于一些常规的血脂和粪便隐血实验需要患者素食3d后进行标本采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临床忽视,许多药物会导致结果的升高或降低,如服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升高,而红霉素可使血糖降低,因此标本采集前要充分考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标本容器的选择使用,以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标本容器对检验误差有重要影响,王蓓丽等[3]对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研究表明前者标本不合格率为11.58%,而后者仅为1.3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块、标本溶血和标本量少。由于容器抗凝剂的不同以及检验项目不同的要求,标本采集中对采血的顺序也有严格要求,如BD公司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顺序为红色管蓝色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色管灰头管,临床也时有发生由于采血顺序不当,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事件。对于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检验科应制定规范的标本采集制度、流程,与临床医生和护士沟通协调,并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与指导。
3标本的运送与接收
为保证检验质量,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并尽快分离标本,尽快检测,许多检验项目随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5]。标本的运送与验收都应专人负责,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认真负责,遵守相关规定。近年来出现的集中检测模式,会涉及远程运送的问题,应采用专业的标本转运箱,严格控制标本的温度,明确规定标本转运的时间限制,有条件的需配备专门的物流车,并配备生物安全防范的相关物品。在标本的接收环节,接收人员应严格把关,对不合格标本坚决拒收,并注明拒收的原因,做好登记。对拒收的标本,及时与相关标本采集人员沟通,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服务质量。在对不合格标本的判定中,溶血、脂血和黄疸是较常见的问题,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是肉眼识别,主观性较强,不同人存在判定上的差异,存在一定误差。目前,随着检验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的检验仪器能完成这一功能,娄晓丽等[6]利用罗氏样本前处理系统cobasp612QSI照相系统中建立溶血、脂血和黄疸血清图库,照相系统对干扰配置的血清拍照,与图谱库比对后筛选出问题血清标本,并检测其血清指数,供审核报告参考,研究表明,QSI照相系统能够替代肉眼筛查问题血清标本,此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实验室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规范和标准化实验室流程,提高了血清质量管理水平。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为了减少检验前误差,提高质量,检验科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认真执行,注重人员培训,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协作,定期评估检验前的每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用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的工作来保证检验前质量控制,并紧跟检验技术的最新发展,用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成果来帮助检验前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DattaP.Resolvingdiscordantsampiles.Advancefortheadminis-tratorsofthelaboratories[R].2005:60.
[2]王洁,吕元.临床沟通与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检验医学,2011,26(7):489-491.
[3]王蓓丽,孙林,周佳烨,等.2007至2010年检验不合格样本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305-308.
[4]陈洪卫,彭亮,侯彦强.上海市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69-2570.
[5]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0):87.
[6]娄晓丽,孙文化,侯彦强,等.血清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3110-3111.
作者:许渊 单位: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