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曲艺厅联结港粤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少菲女士是香港一位造诣很深的粤曲发烧友,通过朋友知道我这个北京人想了解粤曲,而且听过我用MIDI制作的戏曲音乐名段。热情的王女士在深圳包下了“场子”请我前去欣赏,去近距离感受粤曲。刚抵达深圳,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带进了三层的曲艺城里“粤之都”曲艺厅这个“场子”。我的听觉视觉立刻被粤曲包围,只见里边一生一旦两个角色正在一字一腔或顿挫有力或委婉缠绵地尽兴演唱。为其伴奏的文、武场特色鲜明,在丝竹管弦的烘托下高胡婉转缠绵的韵味更显现出不可替代的娇媚。我虽然听不懂广东话可马上感受到南国曲艺艺术的魅力。
眼前的曲艺厅从结构布局来看称为小型录音间似乎更为恰当。房间分为里外,隔断墙上开门,门边镶嵌的大玻璃方便里外视觉的沟通。刚进门的外间作为演员休息室、录音设备机架(台)、录音师操作台,墙壁书架上存放着数千首粤曲的“工尺谱”。演员和乐队(文、武场)都在大玻璃后面的里间演唱(奏)。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了小台子上演员的表演。三、四天在深圳的小住使我了解到仅火车站大饭店内就有两位数字之多的这种曲艺厅,而且业务相同。在王少菲女士的引荐下我和“粤之都”的音乐负责人郭师傅相识。郭师傅担当头架(高胡)的演奏,还是非常好的“平喉”,我第一天欣赏王少菲精湛的演唱就是郭师傅担当男角。郭师傅为人内向低调不十分健谈,但他能唱能拉的精湛艺术水平很让我敬佩。
在而后的几天中我有时间就跑到他的场子里欣赏粤曲,场子闲暇时还可以和乐手们请教交流。起初我对他们这种存在形式感到新奇,怎么将录音间曲艺厅混为一谈,而且三十多间“场子”都服务于单一的粤曲。经过交流知道个中原委,这还得从有当地人缘儿的粤曲说起,粤曲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等粤语地区以及东南亚、南北美洲粤籍华侨居住区。据记载清道光初年广东的八音班就开始以粤曲清唱为业。同治年间失明的民间女艺人演唱的粤曲,人们称为“师娘时期”。辛亥革命以后粤曲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明眼艺人,粤曲达到了全盛时期,流派纷呈人才辈出。民国时期的三、四十年代粤曲随着国难的降临也处于凋敝的阶段。全国解放后粤曲再次得以发展,突出表现在旧有曲目的挖掘整理,新曲目的创编。当今粤曲仍然是港澳许多中老年群众的首选娱乐方式。针对深圳生活水平低于港澳,而且人才济济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口岸通关的便捷,大批港客成天过来消费,唱唱粤曲过过瘾是多么惬意的享受,这和我们内陆地区的KTV有些相似。既然属于自娱自乐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么演唱水平的高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是作为商业服务业性质的乐队水平、录音录像设备的质量和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绝对是含糊不得的。长时间的运作曲艺厅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回头客是生意的根基,除此只有软、硬件两方面过硬才会迎来更多的生意。因为消费者遵循的原则是“货比三家”。
我在深圳短短的三天转眼过去了。在火车上我心里默默祝福粤曲能续上“青年人”的香火,能在内地粤语区也得以延续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