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山海关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山海关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09年山海关区委、区政府按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的要求,围绕建设“秦皇岛市城市生态景观名片”的发展目标定位,启动实施了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是集水利、道路及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总投资4亿元,2010年7月19日竣工,其中水利部分投资2亿元,治理范围从龙海大道至西关大街,建设堤防11.6km,河道行洪能力达到了50年一遇洪水标准,河道摒弃了以往治河的传统理念,本着生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的的理念进行了综合治理,不仅保证了河道两岸对象的防洪安全,还为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非常显著。该工程2011年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关键词】石河设计理念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石河是秦皇岛市最大的河流,全长67.5km,流域面积625km2,自石河水库坝址至入海口河道长度13.3km,河道左岸为历史名城山海关,右岸有山海关飞机场等重要设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石河原有河道行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洪水标准,不仅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按照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规划要求,山海关古城有43万m2的居民住宅和企业迁入新区,居民新区选址位于石河东岸,距离石河不足百米,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本工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工程包括左右岸及中心岛堤防建设11.6km,河道清淤4.5km,石河东岸堤顶路5.4km,景观80万m2。河道治理后可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周边地区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升区域竞争力。

1河道治理总体设计理念

以往传统的治河理念,由于城市用地紧缺,为了增加建设用地,河道滨水地带被侵占,河道宽度越来越小,为了满足防洪安全,保证过水断面,只好将河道取直、河床挖深,河道的生态功能逐渐衰退,天然的河道被渠道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胁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自然河流的渠化使生态环境单调化

直线型的人工河道取代了原有蜿蜒性的自然河道,河道断面为简单的矩形和梯形断面,渠化的河道生态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种类减少。

水流的侧向连通受到阻隔

传统的河道堤防把水流完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切断了河流与侧向水的连通,使得河流附近湿地的营养物质过滤和吸收过程受到阻碍。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河道的曲折多弯为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基础。河道的多样性特征不仅自然美观,符合河道自然走势规律,而且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提供保障,从而满足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此外蜿蜒的河道增加了河道长度,减慢了水流流速,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有利于净化水质。

2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平面走向尽量保持原有河道的流势,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与区域的用地要求、道路设计及景观设计进行了紧密结合。在龙源大道石河大桥以下至入海口段,采用东、西两支分流方案,东支宽350~400m、西支宽318m,龙源大道石河大桥以上马头庄孤岛处采用东、西分流方案,东支宽223~298m,西支宽228~278m,两支汇合口(侯庄附近)以上至4+953处采用单支河道,河道规划宽度400~604m。4+953~6+751采用东、西分流方案,东支宽327~356m,西支宽102~141m。龙源大道至侯庄附近河道东岸整理土地300亩左右,实现了工程养工程、既防洪又兴利的合理结合,达到了综合治理的目的。

3河道纵断面设计

河道纵断面设计根据实测河道地形图、河床土质状况及原河道纵坡情况,在满足河道流速不冲、不淤河床的条件下,以挖深较浅,工程量较少为原则,来确定河底设计纵坡。河底纵坡在1‰~3‰,陡缓交替结合,更具生态功能。纵坡的变化可产生急流和缓流多种水流条件,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生态群落,

4河道横断面设计

本工程河道断面型式的选择首先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河道的生态景观,亲水性创造条件。河道横断面分河段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以及锅底形断面,河槽深度6m左右,设计堤顶高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顶高程和规划地面高程综合确定。

4.1梯形断面

河道底宽250~630m,河道两岸迎水面坡度1:3,护坡宽度19.5m,东岸堤防结合河堤路建设,河堤路宽41m,西岸堤防为土堤填筑,土堤宽度6.0m,设3.0m防汛道路,背水面坡度1:2与现状地面连接。

4.2复式断面

复式断面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时候,水流归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变大,所以复式断面既解决了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又满足了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而且由于降低了护岸高度,对护岸结构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河道底宽220~630m,深槽深度4.0m,深槽两岸为1:3干砌石护砌,为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实现人水和谐,在设计洪水位以上0.5m高程河道深槽与岸坡之间设置2500m长、4.0m宽观光路,观光路与堤顶间干砌石护坡连接。观光路的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引入湿地,融入景观之中,与湿地景观形成互动。在深槽两侧种植适合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河流主要是减缓河流的流速,促进颗粒物的沉降,吸附水中的氮、磷,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的生长。

4.3锅底形断面

河道底宽400~600m,治导线处河底高于设计河底1.0m,自河道两岸治导线始向河道内以1:100的缓坡与设计河底连接,该断面设计旨在营造湿地,湿地内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菖蒲、荻花等,追求一种休闲、优雅、自然的生活氛围,创造一个简洁自然、品味个性化、面向未来、国际化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环境。

3.4河道岸坡

传统的河道护岸多数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忽视了对河道生态系统及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即所谓的河道被硬化,阻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横向联系,破坏了水生和湿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本工程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砌,河底设浆砌石护脚基础,埋深2.0m,弯道处设格宾石笼水平防护,为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干砌石护坡上部铺设种植土。干砌石护坡能够保证地下水与河水能够自由沟通,岸坡坡面种植土为景观绿化提供基础条件,有利于水生动物、两栖动物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维持河道的自净能力,通过植被的过滤和吸收,有利于降低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5石河的生态效应

工程治理后,利用石河入海口处的橡胶坝调控水位,最高蓄水水位可达3.36米,蓄水能力达到195万立方米,湿地面积70万平方米,使石河真正成为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城市绿肺”。同时,完善石河两岸排污体系,杜绝污染,创造出空气清新、水流清洁、候鸟栖息的生态效应。

6结语

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治理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了水利、道路、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各学科知识互相补充,把石河变成了生态的河道,会呼吸的河道,不仅为山海关区的防洪保安提供了保障,而且调节了周边的小气候,对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调节,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以后其他河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蔡守华 水生态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