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鲁提辖的“三拳”看描写之精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鲁提辖的“三拳”看描写之精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自《水浒传》第三回,人物鲁提辖首次出场。这段名就“名”在鲁提辖的“三拳”上,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酣笔浓墨,不避其繁,“三拳”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侠义勇武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从鲁提辖的“三拳”剖析描写之精妙

关键词: 鲁提辖 三拳 三觉 三喻 人物语言

施耐庵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1]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物鲁达首次出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名段,名就“名”在鲁提辖的“三拳”上,“三拳”描写仅用119字,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酣笔浓墨,不避其繁,用工笔刻画,贯以变形、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方式,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侠义勇武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如从放大镜里看微雕一般,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正如高尔基在《给两位青年作家的公开信》中所说:“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也能各式各样地想象他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的积蓄去补充和增补。”[2]好的描写是作品打动人心和激发读者想象的必要手段。鲁提辖的“三拳”妙在描写中有“三觉”和“三喻”,妙在语言的简洁准确、极富表现力。

一、“三拳”描写之中的“三觉”和“三喻”

作者在描写“三拳”时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丰富的想象。“三拳”三个落脚点,描段同中求异。“三拳”的描写句式整齐,结构基本一致,形成一组排比,每一拳用一个比喻句,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表现郑屠被惩罚后的狼狈相,读来情趣盎然,其味无穷。先看“三拳”中的“三觉”。

第一拳:“正打在郑屠的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出来。”――打出一个“味觉”。

第二拳:“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打出一个“视觉”。

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打出一个“听觉”[3]。

鲁提辖的“三拳”打出了“三觉”,那么这“三觉”都是谁的感觉呢?

第一拳打在郑屠的鼻子上,难以名状的咸、酸、辣味,这当然是郑屠自己的感觉,即郑屠的“味觉”。

第二拳打得“乌珠迸出”,显然郑屠此时已失去了视觉,不会看到那“红的、黑的、紫的”彩帛般的颜色,这里的描写角度已转移到除郑屠以外周围人的“视觉”上。

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脑袋里如同“磬儿、钹儿、铙儿”的轰鸣声,只有郑屠自己能感觉到,作者的描写角度又回到郑屠的“听觉”上来了[4]。

一般常说的这“三觉”是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把精彩的“三拳”说得虽有条理却又未免简单,显然没有辨其角度,得其要领,品其韵味。感觉的交错,角度的变换,把围观的街坊邻居和挨打的郑屠都系在“三拳”上。试想,倘若在荒郊野外,只鲁、郑二人殊死相斗,是绝没有市井当街上的“三拳”打得让人痛快、让人解恨的。因而,“视觉”一拳,是最妙的,妙在有围观者,没有了看客,则会兴味索然。

同时,“三拳”的描写中有“三喻”,这又是本段的一大妙处。“三喻”和“三觉”是对应的,一“喻”写一“觉”,每一喻都极贴切而又别致,具有幽默、俏皮的风格。这三个比喻,形式活泼,不像一般的比喻,本体、喻体都摆放得四平八稳,而是把本体、喻体糅合在句子里或做了某些省略,因而显得有些扑朔迷离,须细细品味:用油酱铺里的味比喻鼻子挨了一拳的滋味,相似c在于咸、酸、辣混杂的多味;用彩帛铺里的颜色喻乌珠迸出的颜色,相似点在于红、黑、紫混杂的多彩;用全堂水陆道场的声音喻脑袋里的轰鸣,相似点在于磬儿、钹儿、铙儿各种声音混杂的多响。这多味、多彩、多响的“多”构成了喻体的复杂性,这复杂性是这三个喻体本身就具有的。这样取喻,就把味觉、视觉、听觉那种极其复杂的感觉,那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真真切切地表现出来。

挥拳的是鲁提辖,挨打的是郑屠,围观的是街坊邻居。在众目睽睽之下,往日的郑屠如今威风扫地,这鲜明的对比就已经有“戏”可看。那油酱铺的混兹杂味,那彩帛铺的斑颜驳色,那全堂水陆道场的繁音复响,一连串的比喻把挨打的郑屠的丑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样设喻,幽默、俏皮、诙谐、风趣,愈杂愈乱,愈乱愈有看头,愈能增强讽刺意味。“三喻”为“三拳”平添了如许声色,堪称用喻之一绝。

“三拳”与“三觉”、“三喻”一脉贯通,“三觉”有其角度,“三喻”有其特色,文笔庄谐相生,雅俗齐备,使鲁达疾恶如仇、伸张正义的性格特点更突出,使“三拳”故事广为流传。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一奇在曲尽三拳之妙;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英雄性格;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5],评价可谓精当。

二、“三拳”中的语言妙在简洁准确、极富表现力

语言描写主要指人物对话和独白。“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思想性格的人,说话的内容与方式都不同;不同的场合情境,说话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同。人物对话对表现人物特点十分重要。金圣叹认为,“简洁准确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够对读者的精神产生强烈的影响”[6]。要寻找、选择和提炼最有表现力的词句,“只用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把人物的独特性格表现出来”。“三拳”的场景是市井当街,作者选择的语言不但符合场景氛围,更能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的表现力极强。

鲁提辖的“三拳”,每一拳对郑屠的“喝骂”不尽相同。如打第一拳说的是:“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这一句道出了他打第一拳的原因――要惩罚郑屠这个“犯上R下”恶霸。第一拳打出后,郑屠叫“打得好”。鲁提辖便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打得好”表明郑屠的嚣张气焰还未被打掉,还想撑住“大官人”的架子,这激起了鲁提辖更大的愤怒,一个“敢”表明鲁提辖愤怒的程度。这一来一去的话语冲突,是鲁提辖打出第二拳的原因。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提辖便喝骂道:“咄!你是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太阳上正着第三拳,郑屠则没有反应。郑屠的“讨饶”虽没有说具体,但可以想象郑屠此时的丑态,已经服输,但鲁提辖打得兴起,挥出第三拳。

作者对鲁提辖的这三句话描写,都是在找惩治郑屠的理由,其实是说给周围旁观者听的,自己不是无缘无故地打。看郑屠“没有反应了”,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是一个语言的细节,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样说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他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7]。表现他这方面特点,还有在“三拳”之前,他找到郑屠并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打一通,而是采用“先激后打”的策略。他先叫郑屠亲自把“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十斤寸软骨”分别切成臊子,在消耗郑屠体力的同时,也试图激怒他,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让众人明白“拳打镇关西”是正义的行动,可见鲁提辖的胆识、谋略[8]。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物的心理,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第三回,这“三拳”正是鲁提辖人生的转折点,从一个经略府提辖变为五台山的和尚,名为“鲁智深”。在他身上完全体现了一种“侠”的品质,充满正义的侠义行为和精神,正如他的名字,鲁――鲁莽、冲动,智深――大智慧,这是一个矛盾体,或许作者就是想要表达真正的智者是率性而为的。

作者对鲁提辖的“三拳”描写,确实精彩,鲁提辖的形象鲜明,但此段充满血腥,而且把这种血腥的场面写得带有喜剧色彩,是不足取的。作为文学作品,不应渲染暴力,正义之举也不能非要以暴惩恶,否则就失去文学作品的教化意x。这是《水浒传》内容中及作者的审美心理的一个致命缺点。在欣赏时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辨其真伪,取其精华,学习精妙方法,崇尚真善美,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

[2]伍芬香.怎样创造散文的诗情画意[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2):101-102.

[3]刘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的描写艺术[J].中学语文(教师版),2003(3):32-33.

[4]崔蓉.多觉描写并不等于通感[J].阅读与写作,2004(9).

[5]朱丽华.考场作文指导中的细节描写[J].文学教育,2008(24):128-129.

[6]朱佳.论金圣叹对小说语言的评点[D].郑州:郑州大学,2008.

[7]柯艺.略谈文学细节艺术[J].南方论刊,2009(4):91-93.

[8]吴其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人物形象塑造[J].文学教育,2008(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