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鲁迅这座山》看“鲁门走狗”的心灵独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鲁迅这座山》看“鲁门走狗”的心灵独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托’指列夫・托尔斯泰,‘尼’指尼采”。仿此联语,我拟了这个题目。先说上句,“鲁”为鲁迅自不待言,“达”指的是达尔文,特别要说明的是,这并不表示该书作者房向东先生是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即相信社会意义上的“适者生存”),相反,其书中充满对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弱势群体的关怀。达尔文是伟大的科学家,房向东先生秉承的正是达尔文科学求真的精神。巧合的是,托马斯・赫胥黎是达尔文理论的捍卫者,并得到“达尔文的看门犬”的绰号,而房向东先生也自称“鲁迅门下走狗”。

作者尊崇鲁迅,像赫胥黎捍卫达尔文那样捍卫鲁迅,更可贵的是,作者不是以“骂”还“骂”,而是在充分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立场,运用科学的观点,掌握科学的方法,发扬科学的精神,遵循科学的道德”,“向一切贬损鲁迅的妄人妄语开战”(陈渝・丛书《总序一》)。这在本书的第一辑和第二辑集中得以体现。第一辑谈的是对鲁迅“骂人”现象的再审视,其中第14节将鲁迅的“骂人”分为几种类型,一是总体上所“骂”内容是正确的;二是大原则上正确,小枝节上有失当之处;三是出于误会的批评(区别在于误会的大小),每种类型都附上相关事例,不夸大也不粉饰。文中还提及,有人将鲁迅“骂人”分为“当时是正确的、现在看还是正确的,当时看是正确的、现在看不那么正确”等类型,作者直斥这种“奇怪的逻辑”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媚时”。对比来看,作者所持的才是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第二辑对鲁迅所受到的种种诬蔑分节逐一加以反击,比如第4至第7节,驳斥了某些论者对鲁迅三个“头衔”(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及“私德”问题的质疑,第8节至第17节,作者又一一指出攻击鲁迅者的真面目,有政治立场不同者,如苏雪林;有价值观不同者,如闻一多(后来闻一多理解了鲁迅,表达了忏悔);有想踩鲁迅上位的,如胡山源;有利用歪曲鲁迅的,如“”,此外还有替别人打抱不平的,要将鲁迅“拉下神坛”的,相对无知的,绝对无知的等等。作者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每一节读下来就像揭开俄罗斯套娃,一次次获得了惊喜。这种写作手法不由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不朽名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其在资本家和走狗两个名词前依次加上“丧家”和“乏”两个定语,戏剧张力倍增,将论敌梁实秋打得丢盔卸甲。

再说说题目的下句“江湖文章”。这当然不是说作者的文章是走江湖卖膏药的,而是因为作者行文“常常嬉笑怒骂、天马行空,在‘学院派’看来,未免太‘野’”(王彬彬・丛书《总序二》),可见,这“江湖文章”是相对“学院文章”而言的。但是,在王彬彬看来,作者的文章“比许多‘学院派’的看似严谨的鲁迅研究,要有价值的多”。作者在第四辑一篇《文章不宜太像文章》中也对四平八稳、绝对正确的文章感到“寡味无聊”,认为这种文章“不是发自心灵的歌,喷出胸中的火,字里行间见到的只是文字,而无生命”,因此,在写批驳诬蔑者的文章时,作者自述“常感到青筋暴出,血流加快,心中充满了愤怒的激情”。作者旗帜鲜明,信马由缰,尖锐中蕴含激情,讥刺时不失幽默,无论是对市井牛二,还是对学界泰斗,只要是他们身上有应该疗治之处,他都敢于挥起手术刀为之排毒,可谓率性文字,血性文章。

翻阅本书,在《鲁迅门下走狗》这篇文章的末尾看到一句话:“我丢失了,丢失在鲁迅的荒野里,我成了鲁迅坟前的一只狗。”总觉得这句话的用词和句式似曾相识。搜索记忆和百度,找到了孟京辉话剧《恋爱中的犀牛》中的对白,一女青年倾诉:“我的爱情丢了,丢失在喧闹的街道边,丢失在岁月的沙漏里……我已经丢失了我的爱情。”旁边一男青年斥责道:“你,进尼姑庵去吧!”后句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想,翻译过莎士比亚全集的梁实秋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想对房向东说句:“你,进和尚庙去吧!”我又想,书中常自称“洒家”的房向东一定不惮于“烟蓑雨笠卷单行,芒鞋破钵随缘化”,学着那鲁达游荡江湖,餐风宿露,在荒野中,在孤坟前,守着心中的鲁迅,守着心灵的家园。

(作者单位系海峡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