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使低体重儿及危重症新生儿在救治过程中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方法 将新生儿静脉输液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置管,另一组裸睡于恒温箱钟的早产儿及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置管针的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头皮、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不良反应少。结论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长,能保证及时有效地给药、抢救治疗,避免了使用普通头皮针的反复穿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腋静脉 留置针 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7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早产儿及危重症新生儿128例,其中低早产儿2例,新生儿硬肿症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肺炎5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1例。

1.2穿刺方法

1.2.1物品准备常规输液用物一套, 24GY型静脉留置针和3M透明贴膜一套,5ml注射器一副,0.9%氯化钠。

1.2.2腋静脉穿刺方法先用注射器抽5ml生理盐水后接头皮针,直接插入套管针肝素帽中,排净空气备用。由两人配合进行此项操作,将患儿置于婴儿辐射台,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穿刺者对侧,在患儿穿刺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其肩膀抬高20°~30°,将患儿手臂轻轻向外展110°~130°,操作者站于患儿头侧,左手固定上臂紧绷皮肤,助手以一指腹按压腋窝内侧,使腋静脉充盈显露,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与皮肤成20°~30°角,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向前进针2~3mm,固定针芯,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然后拔出针芯,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若推注顺畅无阻力,表示穿刺成功,贴好3M无菌透明敷贴,注明穿刺日期与时间,然后用胶布固定好头皮针针柄,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准备好的微量注射泵延长管相连接,按医嘱泵注输入的药液。

2结果

5例腋静脉置管中除1例穿刺失败外,其余均成功,静脉留置时间约6~9天,无1例发生外渗、脱出、静脉炎及导管阻塞。123例头皮及四肢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均为3-4天,部分局部出现发红或苍白。

3讨论

3.1失败原因分析:1、操作者穿刺部位皮肤未紧绷,导致送软管时遇阻力折管;2、进针时助手按压患儿腋窝部位不正确,腋静脉未充分充盈显露;3、患儿哭闹不合作。

3.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甚至小于留置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留置针体易刺激管壁导致静脉损伤,加之血流相对较慢,在进行部分静脉营养时可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发红、苍白、甚至坏死,长时间留置易发生静脉炎。腋静脉管腔粗大,血流快,持续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腋静脉不易被患儿抓掉,留置时间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3.3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掌握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由于此部位位置隐蔽,汗腺丰富,患儿哭闹后容易出汗,应加强皮肤护理,留置针敷贴隔天更换1次。

3.4腋静脉靠近心脏,在每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头时,应排尽管的空气,同时在每次换药液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在留置针内形成小血凝快,引起堵塞。如导管堵塞,不可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以防造成栓塞。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发现,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重点交接,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液、脱管,静脉炎,堵管,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拔针。

3.5正压封管,由于腋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管,在输液完毕时用25u/ml肝素钠溶液正压封管,使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防止回血,起到抗凝作用,若操作不当,易形成血栓,导致堵管,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如导管堵塞,不可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以防造成栓塞。

4 结论

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经济、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易于护理,又可解决反复穿刺的疼痛刺激,保证及时有效地给药、抢救治疗,临床证明腋下静脉留置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