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的诚信知行冲突与教育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的诚信知行冲突与教育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诚信是我们传统民族美德,所以我国对于小学生的诚信教育非常重视。知行冲突指的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道德认知和所进行的道德行为之间相互矛盾,诚信知行冲突指的是学生个体所受到的诚信认知教育和学生在实际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这样来看,解决学生诚信知行冲突是促进学生养成诚信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环节,也关系着国家诚信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诚信知行冲突原因

1.缺乏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注重对于学生诚信知识的传授,缺少对于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没有办法做出诚信行为的判断。如果不能面对的诚信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思考不具备相关能力,对诚信规范掌握不全面,没有准确的判断力,是无法真正做出诚信行为的。在学校这种不完善的诚信认知教育的教育下,学生只学量诚信规范知识,缺少对于诚信行为判断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容易造成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现象的发生。

2.缺少实际体验

在培养学生诚信行为的过程中,不是把诚信相关规定规范给记到脑子里,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解决诚信问题的现象,而要注重学生个人和碰到各种实际情况的相互作用,要让学生自己在实际事例中建立自己的诚信认知系统,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诚信认知系统。现在的课堂大多数都是在运用虚拟对话或者虚拟情境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到真实的诚信活动中来,更无法从自身利益角度去感受诚信问题,同时最后也没有向学生提出诚信要求,也不能向学生展现一个完整的面对诚信问题的解决全过程。

3.学校诚信教育系统不完善

诚信是我们民族的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仅只是在课本上面,也不是老师要做的课程任务,更不能是当学生出现了诚信问题才设计的话题,诚信问题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学校的诚信教育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诚信教育系统,这样才能让诚信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现在的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活动课程和其他活动进行,在现在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针对性、目的性差以及效果不高的问题。

二、解决诚信知行冲突的教育对策

1.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

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于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有相应的了解,然后让诚信教育工作进行的更有针对性。学生诚信认知能力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诚信问题出现的时候,对自己和他人有不同诚信评价准则,而且学生对于诚信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形成的诚信行为正确判断力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及时对教学做一定的调整,让教学的内容、难度、重点以及方式方法得到合理科学的安排,同时也能获得诚信教育最佳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判断力

学生的诚信判断能力,是学生衡量诚信行为的主要手段,同时诚信判断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要从自我诚信判断、他人诚信判断以及诚信价值判断三个方面着手培养。良好的自我诚信判断保证着学生诚信行为的稳定性、协调性以及一贯性,教师要在学生出现诚信行为之后,在了解真实情况后,做出合适的指导以及奖励。自我诚信判断和他人诚信判断之间息息相关,当学会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判断的时候,拿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然后形成比较合适的自我判断,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他人诚信判断能力,避免阻碍学生诚信品质的提升以及他人的不诚信行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3.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在现在的诚信教育中,应适当地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合理搭配,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诚信规范知识,又从活动课程中得到真正的诚信体验,使得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同时这样的一种结合模式,是让学生从诚信认知能力向诚信行为能力的转变,可以让学科课程中那些诚信规范知识得到一定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诚信的理解,同时在活动课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更加真正地体验诚信行为,更加深刻地理解诚信。

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的教育系统,同时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同时实际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到诚信,要控制好学生从诚信认知到诚信行为的转换过程,保证诚信教育更好地进行,同时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实知行冲突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6),:21-25

[2],冯立.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守信知行冲突现状[J].中国德育,2012,7(11):16-18

[3]罗星.小学诚信教育中榜样的选择标准及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6):93-94

(作者单位:沈阳市浑南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