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努力建立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开放地纳入教学资源。由书本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创设生活化的有效的课堂情境,拓展教学空间,使儿童在自然状况下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 生活化 情境 兴趣 延伸 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避免单纯地说教,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使孩子们真正学有所获,提高品德生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几年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

教材虽好,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绝不能不能照本宣科,那样就会使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因而,教材内容编排时都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活动,但是有许多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我先启发学生讲讲上学路上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再设置十字路口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活动(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创设情节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我爱我家》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同时我又讲述了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不管刮风下雨到学校接送他们上下学的情景,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亲人们对他们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在教学《做诚实的好孩子》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作橹魅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羊村里要放学了,村长正在布置作业,喜羊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作业没听清楚,就飞快地跑出教室。第二天,村长让交作业,这时喜羊羊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项作业。你们说,喜羊羊应该怎么跟村长说呢?”2、续编故事不同的结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结尾编得好,讨论为什么好。3、明理导入,点明主题―诚实的孩子人人夸。通过“喜羊羊忘记做作业”这个情境创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自然、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故事结尾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隐性的“诚实”教育。

另外,故事情境的应用在品德教学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还是《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当《狼来了》,《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通过大家生动形象,入情入境、绘声绘色的讲述,诚实做人的准则也深深植入学生的心间。教师要善于发挥故事的特有功能,以故事明理,以故事激情,以故事导行。

还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道理。如在教《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时,我让同学们做个小实验。 先请学生把一根筷子折断,再请把一双筷子折断,最后请把五双筷子折断。 实验完后,同学们也自然接受了老师说的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团结起来就成为了巨大的力量的道理了。

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激发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执教《认识新朋友》一课时,作为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和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新环境,在新集体中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大家开展了“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前把自己平时最喜欢玩的东西拿到学校来,并且准备一个最拿手的节目。活动以“猜歌名,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边唱歌,边找朋友,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我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欣然接受了集体的成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学习《和春风一起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身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就是学生感悟后的创造。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在讲团结协作时,我又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把一个个乒乓球往瓶子外拉,看哪一组先把所有的乒乓球都拉出来。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你们组赢(输)了,能说说你们胜利(失败)的原因吗? 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最后教师小结: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就应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每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而使学生明白当需集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四、进行社会实践,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我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勘察,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

我在教《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一课时,首先通过录像播放了从树木到纸张的整个生产过程,然后,又播放了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掩埋田地、村庄的触目惊心的情景。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课后我和同学们又成功地造出再生纸,并让学生调查计算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张纸,让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费纸的情况,从心底领悟到节约用纸的必要性。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能想到很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关注到生活中很多细微的方面,能从事调查和研究,并且完成得很出色。原来,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关心、 体贴家人的方法。在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给妈妈按摩,帮爸爸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关爱家人。我还要求学生学习制定分配20元钱的方案,绘制成表。教育学生合理用钱,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生活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通过社会实践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源于儿童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每个寒暑假我都布置一定的假期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家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收集动植物标本;夏天的夜晚去观察星星,听老人讲有关星星的故事。当假期结束后,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谈论着他们假期的收获时,别提多高兴了,教师也从心底里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五、优化评价活动,创设发展课堂。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全面评价。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可融入到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具体行动中,“雏鹰争章”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如教《我爱我的班集体》、《怎样做好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好人好事章”等,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担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活动的课堂更需要形成性的评价,只有落实到活动过程之中,落实到孩子真正表现的过程评价才能促使孩子真正的进步,同时促进我们的课堂活动开展得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学生心理与教育.山西出版社,1984.

[5]辽宁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