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猪肉价格趋稳 宏观调控显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0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7月份猪后腿肉价格为27.04元/千克,较4月上旬价格增长16.6%;五花肉价格为27.27元/千克,较4月上旬增长15.6%。猪肉价格半年内涨30%,创三年新高;猪肉销售淡季,生猪市价逆势上涨,不到4个月,市价上涨50%。
近期央行对货币政策也明确表态:不会因为某一个商品价格上涨而改变货币政策走向。显然,“某一个商品”指的就是猪肉。
业内人士分析,猪肉价走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下半年货币政策空间,降息、降准的频率很可能低于上半年。但从年内来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松紧适度的基调不变。
飞升的猪肉价背后
一头猪、一块肉的价格变动,不仅带来了消费者反馈和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是否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及走向是否将因此而有所调整。
一亩田研究院研究员王瑶认为,猪肉价格“起飞”,背后的原因是货币供应宽松和生猪市场供应紧张。
从市场的供给需求上看,2014年底开始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多次降准降息,使得市场货币信贷充裕,实体经济不能充分吸收,大举流向股市;6月中旬以后股市大幅震荡,资金再次从股市抽离,楼市复苏及猪肉价格暴涨,也并不出人意料。
猪肉和生猪价格上涨,利好养猪业。从透露的涨价讯息看,猪肉价半年内涨30%,创三年新高,生猪市价不足4月涨50%,说明猪肉终端市场价格变化完全传递到了生猪养殖上,这个价格机制是有效率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22省市生猪均价自3月份以来从最低11.6元/公斤上涨至17.74元/公斤,进入反弹通道,涨幅高达53%,猪肉价格则从19.83元/公斤上涨至25.94元/公斤,涨幅30.7%。
此轮猪肉价格上涨显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后涨幅极高。
国内生猪养殖业通常每3年左右会出现一个“猪周期”:
2010年,伴随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生猪养殖业利润上升,养殖户生猪存栏增速在2012年达到顶峰;2012年,猪肉价格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国家政府制定反腐8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餐饮消费开始下滑,猪肉消费受到波及,养殖利润下滑,导致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
2014年,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实施,大量养殖散户退出市场。截至今年6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较峰值分别下降19%和23%。今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2574万吨,同比下降4.9%,生猪出栏33437万头,同比下降5.1%。去产能后,猪肉价格见底并出现强劲反弹。
从趋势上看,随着生猪养殖业产能日趋稳定,猪肉价格反弹,养殖业利润上升。有农业部专家介绍,生猪养殖利润最高预计可达500-600元/头;在利润刺激下,国内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预计在第三季度见底并快速回升,但因三公消费被限,猪肉消费量降幅明显,未来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将收窄。
2014年去产能化政策实施后,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补栏相对理性,有利于下游饲料市场稳定。能量类饲料原料需求将会呈现小幅增加,但速度相对缓和。
“猪周期”怪圈待解
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 ――肉价回落――小养殖户退出――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的涨跌轮回,总是不断重复“昨日的故事”:肉价上涨,供给端一哄而上;肉价下跌,供给端又纷纷四散。对国内养猪业来说,“猪周期”是个难以打破的魔咒。
其他国家是否有经验可以借鉴呢?美国的养殖业非常发达,其巨型规模化养殖并不畏惧“猪周期”。大型企业靠规模的扩大实现专业化生产,稳定了猪肉价格,赚取利润后再借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当猪价进入下行周期,市场优胜劣汰之后,类似史密斯菲尔德等食品行业巨头就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张。而这些大型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对美国实现均衡生产、压缩“猪周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巴西是世界上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了化解风险,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养猪业逐渐采用了养殖户与屠宰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其中,屠宰场起核心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向养殖户提供母猪、饲料和技术指导;养殖户只负责饲养,生猪出栏后按合同价卖给屠宰场,养猪的市场风险由屠宰场承担。
规模化饲养,可以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金融保险(放心保)的作用,既可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价格参考信号和避险工具,又有利于建立生猪市场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有序发展。
猪肉价格趋向合理
在我国CPI统计中,猪肉价格占2.9%的权重,同时也对很多食品类价格具有带动作用。而食品类价格又占据了CPI 超过30%的权重,因此便有了“CPI高低猪说了算”的玩笑话。
猪肉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从而推高CPI,央行就去紧缩货币政策,肉真的成了全球经济风向标?然而,这仅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盯住“核心CPI”(减掉能源和食品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CPI)的某种说辞。
食品具有市场需求刚性,理论上讲,其价格只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猪肉价格也不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称,本轮猪肉价格大涨属于周期性恢复型上涨。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调节生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连续两年减少,生猪需求不旺。
目前来看,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的推动并不是很大。目前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保持下行趋势,这将抵消猪肉价格上涨的部分影响,下半年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保持宽松。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的40%是由消费贡献的,主要食品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可支配消费支出。作为百姓基础食品之一的猪肉,其价格走向对国内货币政策会有一定影响。不过,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文称,下半年仍会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猪肉价走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下半年货币政策空间,降息、降准的频率很可能低于上半年,但是,从年内来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松紧适度的基调不变。
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日趋缓和,“价高富商、价贱伤农”问题预计也将得到缓解,国内生猪养殖业有望跳出价格暴涨暴跌的周期性怪圈,百姓菜篮子中的猪肉价格也将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