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郭沫若给父亲写来亲笔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郭沫若给父亲写来亲笔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亲生前是北京五十八中学的一名老师,平生爱好书法,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

1965年初,北海公园举办书法展览会,广泛征集书法爱好者作品。父亲抄录了《实践论》全文送去参展,通篇采用正体小楷书写,受到前来观展的郭沫若先生夸奖。展会结束后,工作人员给父亲退回作品,顺便转达了郭老的赞誉。父亲听了特别高兴,为了表达对郭老的谢意,父亲下功夫书写了郭老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长诗《黄山之歌》,寄给郭老留念。全诗百余行,千余字,无一不是蝇头大小,工整漂亮,极见功力。

父亲本意只是想表达对郭老的敬佩和感谢,没想过了几天,竟收到郭老一封亲笔回信,这令父亲大为感动。信中写道:“何贤书同志:您写的长诗,我已接到,写的很工整,谢谢您。祝健康。郭沫若/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六日。”

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我家也从没接触过社会名人,更没见到过他们的手迹,猛然看见这位享誉中外的文学家、书法家的亲笔信,一家人一下子惊呆了,纷纷抢着拜读。从此,这封信就成了我家一件珍贵文物,被恭敬收藏。

1978年郭沫若先生逝世,父亲捧着这封信,想到再没机会和郭老见上一面,心里十分悲痛。次年,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征集郭老生前文稿手迹,父亲得知消息,毅然将信献出,以表达对郭老的怀念之情。编委会在给父亲的回信中说:承寄郭老亲笔手迹,深表感谢!手迹一定妥为珍存,待有条件时复制,复制后容还复印件。随信赠《沫若诗词选》一书。

遗憾的是,不知何种原因,父亲此后十年中一直没有收到手迹复印件。1988年1月,81岁的父亲病危,把我叫到床前说:“孩子,你要想法找到这个复印件,这是郭老对咱们一个普通教师的尊重,也是咱们对郭老的一份念想儿呀!”说罢,父亲撒手人寰。

可叹我对父亲的临终嘱托始终没有放在心上,直到2011年,父亲离开我们20多年后,我在给父亲扫墓时,再次想起此事,内心十分愧疚。当时,我已经72岁了,我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办好父亲的这一托付,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谁料此事说来容易,办起来却相当艰难。时间过去几十年,郭沫若著作编委会的机构都撤销了,人员更是没影儿了,上哪去找这封信?我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咨询了不少人,结论都是要在郭老浩如烟海的遗存文物中找到这样一封普通信件实在太难。一天,我突然想到后海有座郭沫若纪念馆,何不最后拼搏一下,便抱着唯一希望前去叩门。

我诉说了自己的心情与渴望,得到极大的同情和支持,让我震惊的是,几天后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一位女同志给我打来电话说:“您要找的信件我们找到了!”我激动万分,立刻前往。当我亲眼见到46年前郭老写的的亲笔信原件和父亲给编委会信件的原稿时,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只是深深给该同志鞠了一躬。尊重父亲当年的决定,原件仍存纪念馆,我收留复印件。

这件事情感动了我周边的许多亲戚朋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栏目听到这个生动故事,邀我做一期节目。2011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我这个72岁的老人平生第一次走进电台直播间,向广大听众讲述了我家这件珍贵墨宝的故事。通过电波,我告慰父亲,更告慰郭老――我们虽与您天人永隔,但思念依旧,祝福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