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教育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能力,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属于学生。

一、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如教学《做一做,敲一敲》一课时,教师课前可准备许多物品:玻璃杯、碗碟、易拉罐、筷子、可乐瓶、装沙子的塑料袋等,放在学生面前,一上课就说:台子上的这些东西不是乐器,你们想把它们制作成乐器吗?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试试它们可以发出怎样的声音?听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给学生一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能触及、感知探索目标,萌生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培养兴趣。这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兴奋、渴望的表情,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像小科学家一样研究着这些物品,兴致勃勃地摆弄,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的产生。

二、提供探究的空间

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给他们探究问题、探寻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和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个性发展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各自的优势去“发现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以探索声音、模仿音响为主要目标的创作。教师预先设定一种音响情境,给一个命题,按照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的教学过程,利用人声或其他音响材料、乐器等,进行音响的探索和设计,最后进行表演。以情境联想为依据的创作命题《大课间活动》,其创作过程为:先探索《大课间活动》情境的音响,音乐声、口号声、跑步声等。然后,学生凭借想象和联想确定声音特性,再用人声模仿、乐器模仿等即兴表演出来。可见,创作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均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是一种以启发人的想象力与开发人的创造潜力为目标的音乐教育。

三、创设探究的情境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爱好,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教的学科毫无爱好。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最大的需要就是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小学生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表情、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就能在轻松、愉快、和谐中顺利完成;而在另外一个班,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后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惧怕、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的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音乐。

爱好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是最好的教师。唯有让学生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爱好,才能对音乐有持久的热情,才能更进一步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自问,善于联想,善于推断,见人之所未见,获人之所未知,并产生积极主动的动力,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创新教学为主旋律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音乐。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用“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把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吴斌,莫蕴慧主编.中国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