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组织和规划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组织和规划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时代下,在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概念定义和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城市空间转型应朝低碳、公平和生活质量等前沿方向发展,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组织规划关注的热点。而想要实现这一转变,城市规划需在社会化、市场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型,做到从城市空间组织模式转型角度,根据对其规划准则和方法思考,开拓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空间组织;规划;智慧

引言

智慧城市是以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智能技术与城市设施建设、居民活动、城市空间相结合,形成一套智能基础设施、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产业等功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本文就城市空间组织与规划的转型方向和规划准则进行讨论。

1、城市空间组织与规划的转型方向

1.1社会化转型

原先的以去单位化为核心的市场化转型中,虽然推进了市场化和工业化,但逐渐显示出市场调节机智的不足,社会发展滞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持续恶化,一个可持续的城市需要社会化转型。社会化转型应朝低碳、提升社会公众影响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中国城市碳循环多源叠加、多汇锐减,源汇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空间结构呈现高碳格局,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探索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加快疏散中心职能,重新回归功能混合和紧凑发展,积极促进职住匹配和再平衡,治理交通拥堵、交通能耗和排放。通过空间的组织机制,促进空间资源的平等供给,设计城市规划的利益再分配和调节机制,保证基本物品的均等分配。在转型中出现“单一用地、设施供给不足”的现象,居民职住分离,这显示了城市规划依靠空间组织结构、土地利用等空间政策对生活质量改善不足,这让我们认识到城市规划应以“空间、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1.2市场化转型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空间重构发生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道路转型是渐进的,城市空间的市场化转型大体可概括为“去单位化”,单位制是建国后30年中国城市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和组织形式,主要特点是居民职住接近,土地混合利用,设施供给齐备,经济生产和行政管理高度统合,日常行为空间与物质功能空间高度重叠,在之前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单位制的模式显得有些僵硬,阻碍了城市经济利益的提高,对居民的空间需求也有一定的压制,单位制的解体,实现了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型,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社会组织模式加快转型,去计划指令大力推进了城市化、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容量,城市空间重构由经济利益与市场力量所控制主导,并将地方行为、土地财政捆绑在一起。但其的快速郊区化规模和速度失控,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高碳化、不公正、低生活质量等。要想做到市场化转型,地方政府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土地经营、资金杠杆滚动手法推动郊区房地产开发,将开发所得用于市中心改造,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推动郊区居住开发。“积累体制”从单位转移到城市,地方政府发展城市经济、改善投资环境,实行“大力推进城市化、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容量”的经营策略。

1.3智慧化的转型方向

智慧城市规划即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达到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带来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智慧城市化转型围绕居民的活动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打造便捷、舒适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构建高效、畅通的城市各类要素流网络,营造生态、低碳的城市功能空间。通过感知网络、“三网融合”技术和数据管理中心建设,对整个城市进行公众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监督。做到智慧化转型,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技术与生产、生活、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避免技术过渡超前发展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结合物联网、信息技术等基础网络和系统建设为重点,搭建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数据平台和智能应用基础,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智慧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划准则与方法

2.1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结合可持续城市空间模式的研究,提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紧凑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等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城市空间的规划控制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将各种社会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对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协调解决。可持续城市空间能够为市民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福利和机会,实现工作、居住、零售等综合职能,使城市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按照生态的准则来规划控制城市空间,达到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同时,通过城市空间的规划控制,倡导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的城市空间模式,进而达到低碳的目的。

2.2特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准则

城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当一些重大的事件会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战争、自然灾害、奥运会、世界杯和一些大型的建设目标等。通常这些特定的城市的空间规划会和其时代价值观结合,加上特定的城市发展目标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城市空间准则和标准从而形成特定的城市空间规划。根据城市空间形态、城市景观风貌、城市公共活动体系及城市景观地标体系,通过特色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塑造不同层级的特色空间,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依据空间景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设计,提出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与方案。

2.3智慧城市空间组织规划的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将智慧城市发展理念融入到已有的城市规划体系和内容,打造新的融智能技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生产、生活和空间组织范式。通过空间规划控制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城市内部的绿地和生态系统格局,引入生态的法则约束城市环境,通过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规划控制从而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同样智慧城市将对智力和社会资本、包含传统交通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动力,提升社会服务效率、促进生态、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城市的生态、低碳、协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注重质量的提高,并不仅仅追求数量,结合城市的自身优势,对城市空间进行特色规划,同时需要紧密结合市民生活,对特色地段和廊道特殊规划,适应人的活动需求,综合市民、规划管理者和专家的主客观评价,提出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成果。

3.小结

通过对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和规划的研究,我们总结出要想做到智慧规划,就必须做到可持续城市发展,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居住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应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更方便快捷的进行。与此同时,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2]吕斌,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城市规划学刊[J]2011

[3]邹军,朱杰.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2011

作者简介:赵增霖 出生年月:1987 08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