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厂内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两种检测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厂内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两种检测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制动踏板向下运动实现制动的厂内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动作全过程,并对制动性能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的制动距离与车辆实际制动距离存在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有效的降低检测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厂内机动车辆 制动距离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50-01

1、概述

厂内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优劣,对车辆能否安全、高效、可靠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有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制动力、制动时间,而这四项指标中,“制动距离”是衡量车辆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而且又是最直观的一个指标。

2、车辆制动过程理论分析

由如图1可知,车辆的制动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当驾驶人员接到需要对车辆进行制动的信息后,需要用t0时间将脚从油门踏板(或加速踏板)移动到制动踏板上,tO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SO为驾驶员反应距离,但在厂内机动车辆制动距离定义里并不包括驾驶员反应距离,是因为仅从车辆本身的制动安全性考虑,这一距离与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无关。第二阶段: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力不会立即就达到最大值,车轮也不会立即被抱死,而要先用t1’的时间克服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传动机构和制动蹄鼓的间隙;再经过t1”的时间,制动力才会从零迅速增至最大值,路面上也就出现了由疏渐密、由浅入深的初期制动痕迹(即制动拖痕);这t1=(t1’+t1”)秒时间称为制动系协调时间,其问车辆所驶过的距离就是制动系协调距离S1。第三阶段:经过制动协调时间tl后,制动力和制动减速度均已达到了最大值,制动轮已经完全被抱死,但行驶着的车辆具有的巨大的动能,仍推动着车辆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后才会停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此时车辆的动能全部转化为轮胎与路面摩擦热,在试验路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制动拖痕,拖痕的长度就是制动器持续制动距离S2,滑行所用的时间t2称为持续制动时间。第四阶段:制动系制动释放阶段,t3为制动器的释放时间。

3、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规》)7.2项规定“各式行车制动器,均应能达到附表(附表内容略)规定的有效制动性能。”检验方法:“新增车辆使用制动性能侧试仪等仪器检测;在用车辆按拖痕法用直尺检测。”

3.1 制动性能测试仪测量的制动距离分析

用制动性能测试仪进行检测时,时间起点是制动踏板开始反映的时间t1’,所测量的距离是从t1、t2时间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采用制动性能测试仪检验时,测量的制动距离往往都大于车辆实际的制动距离,存在将制动性能良好的车辆判为不合格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这种测量方法跟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驾驶员踩踏板速度慢,制动系的协调时间t1就长,就会导致实际测量的制动距离比实际的制动距离就大,但这种影响在检验中是无法进行排除的;(2)制动性能测试仪触发开关安装位置的高低,对制动距离的影响也是存在很大的影响。因为触发开关位置安装的高,就人为地增加了车辆制动系统的间隙,也就是增加了制动系的反应时间t1,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比实际的制动距离就大。

3.2 拖痕法测量制动距离分析

用拖痕法检测车辆制动距离时,即就是车辆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开始作用,并反应到车轮与地面开始摩擦所行驶的距离,即为t1”、t2时间内车辆所行驶的距离。用此方法测量结果往往都小于车辆实际的制动距离,存在将制动性能差的车辆判为合格,实际上是放宽了对制动性能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检测方法忽略了车辆制动系的反应时间t1’,因此,这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车辆的制动性能。

4、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制动距离不同程度上都与车辆实际制动距离存在着误差,并且这种误差在检测中是无法进行消除的,但用制动性能测试仪得到的制动距离更接近车辆实际的制动距离,所以无论新增车辆、在用车辆都应该采用制动性能测试仪一种方法进行检测。但检测方法又不能背离《检规》的要求,故拖痕法不能弃用。为保证对被测车辆制动性能判断的准确性,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降低检测误差:(1)检测时至少要保证有两个以上(含两个)驾驶员进行操作。(2)测量得到的制动距离用制动距离修正公式(1)进行修正,

S=S’VO2/VO’2 (1)

式中:s――修正后的制动距离,m

s’――实测制动距离,m;

VO――规定初速度,kan/h;

VO’――实测初速度,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