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40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40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40例在治疗前后测量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

结果:治愈26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复合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纠正率达89.47%。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

结论: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电针中药熏蒸湿敷椎动脉型颈椎病阻滞椎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81-01

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临床少见。阻滞椎是指脊椎的先天性骨性联合现象,它常累及两个或更多脊椎节段。临床表现为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沉重,并眩晕、头痛、恶心、视物不清等症状,颈部活动受限尤为明显,甚至关节强直。2006年-2012年期间,笔者临床运用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本病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C1~C2融合3例,C2~C3融合17例,C3~C4融合2例,C4~C5融合4例,C5~C6融合12例,C6~C7融合2例,颈椎后突畸形38例。全部病例经颈椎X线片、颅脑彩色多普勒及颈椎CT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

2治疗方法

2.1电针治疗。取穴:风池、风府、完骨、天柱、颈部夹脊穴、大椎、头维、太阳、天宗、曲池、合谷。操作:选用0.30mm、长40~50mm毫针,先刺风府,快针得气后不留针;再刺风池、完骨、天柱、大椎,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频率为100转/分,大椎不留针;再刺颈部夹脊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法,捻转频率为60转/分;后刺头维、太阳、天宗、曲池、合谷,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法;颈部夹脊穴采用G6805—Ⅱ程控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100Hz混频刺激。

2.2中药熏蒸湿敷。处方:当归30g、狗脊30g、丹参20g、桂枝20g、红花15g、独活15g、制川乌6g、制草乌6g、防风15g、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骨碎补15g、千年健15g、秦艽15g、桑寄生15g、地龙15g。上述药物放人纱布袋中,然后置于DXZ-1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仪,温度设定为45℃,待温度达到后,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颈项部熏蒸治疗20分钟。治疗后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把装药的纱布袋取出,并在患者颈项部垫上适宜厚度的毛巾,将药袋放在毛巾下进行湿敷治疗20分钟,湿敷时要适量地调整药袋的高度,并在颈椎生理曲度下进行。治疗过程注意温度变化,避免患者烫伤。

每个患者的治疗均为先电针、后中药熏蒸湿敷。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周六、日休息,15次为1疗程。本组40例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原有病症、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诊6月无复发;显效:原有病症、体征消失,仅在劳累后出现轻度病症及体征,但能维持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原有症状减轻,眩晕、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观察方法。采用Borden氏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1: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连线为A线,沿颈椎各椎体后缘画一连线为B线,在A、B线间最宽处的垂直横交线为C线,此即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深度,当C线为正值时称“前凸”,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弧度;C为零时称“变直”,即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为负值时称“反弓”。Borden氏测量法正常值为12±5mm2,3。采用中立位0°法测量颈椎活动度4。

3.3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11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5.7%。复合颈椎后凸畸形38例中有34例生理曲度有不同程度恢复,纠正率达89.47%。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经自身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P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阻滞椎多发生于先天,受累部两个椎体往往显示完全性骨性融合;或者在受累椎体间存在椎间盘遗物;或者除椎体外,还有椎弓间相互融合;或者骨性融合仅限于椎体或椎弓的部分,受累椎体之前后径变短而且前面凹陷。阻滞椎的长度与两个正常椎体加上1个椎间隙的长度相等。骨性融合的两个椎体间,相应的椎间隙都变窄。临床研究发现5,颈椎阻滞椎最常累及第2、3颈椎,其次为第5、6颈椎。由于椎体的融合,颈椎失去正常的生物力学结构,极易造成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凸,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这一点不同于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引发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同,因此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湿敷治疗时必须尽可能在生理曲度下进行,尽最大限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这是治疗的重要目标6。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先天不足,骨髓失充,后天失养,每因劳损、外伤、外感等因而引发。电针治疗具有通脉定眩、活血舒筋等作用,配合应用补肾壮骨、益气活血、祛邪通络之类中药,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此外,本病治疗后颈椎后凸畸形的纠正率占90%,这提示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恢复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因而进一步说明电针加中药熏蒸湿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阻滞椎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鹏,李义凯,等.四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2,23(4):278

[2]齐石源.X线测量与投照[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1,89

[3]王欠昆.新编临床医学数据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57

[4]赵钟岳.骨科检查要点(一).中华骨科杂志,1985,5(1):57-61

[5]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9-70

[6]韦坚,韦贵康.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J].中医正骨,1999,1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