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变电商,致富有门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变电商,致富有门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许多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消费者可以在黑龙江通过点击鼠标吃到安徽的特色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商预订河北省清水县的羊绒衫作为给家人的春节礼物。电商让农民从生产者直接变成卖家,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了利润,本期介绍几位勇于“吃螃蟹”的农民,看看他们是如何变身为电商,率先走上致富路的。

一、做电商,网销特色农产品

在安徽省安庆市的潜山县,52岁的农民许玉宝是安徽野寨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今身价数千万元,他的成功与如今风靡的电子商务息息相关。

许玉宝13岁开始做木匠学徒,随后外出打工,他踏遍湖北、北京、新疆等数个省市,做过木工,承包过建筑工程,摆过服装摊,卖过厨具、玻璃制品,开过五金钢材店,做过水暖建材老板,当过挖掘机主……可是这些创业都没有成功。2005年3月,许玉宝在出差返程经过湖北宜昌途中,看到恩施自治州和巴东县的高山中种植了星罗棋布且品种多样的蔬菜,长势十分喜人。他很快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触景生情,他想到家乡山多地少、天柱山区平均海拔又很高的特点。朴素的农村情结,加上前期创业积累的一些资本,他很快萌发出改行从事绿色蔬菜种植、加工的念头。

许玉宝匆匆结束行程,一回去就扎进天柱山附近农村,承包了200多亩农田,从事水芹和茭白种植,开启了绿色农业创业之旅。由于经验不足,加上选址失误,许玉宝的创业不久再次遭遇失败。回归农业后的当头一棒,没有击垮倔强的许玉宝。痛定思痛,他认识到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产品品牌和质量都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和电商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2005年8月,许玉宝正式申请注册“野寨”商标,并随后创立安徽省野寨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柱山地区野生葛根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植物,营养健康、清热下火。此后,许玉宝便开始大力开拓葛根市场,后又开发了葛根粉丝、山茶油、香菇、木耳等天柱山知名特色产品,让公司迅速走上了高端市场的发展路线。可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预想的销售火爆,反而一度滞销,使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在许玉宝一筹莫展时,却有多名江苏籍顾客依据导游图打电话到公司要求邮寄“野寨”牌葛粉,还有上海游客委托他人指名要买 “野寨”牌葛粉,这引起了许玉宝的注意。受此启发,许玉宝发现从网上寻找客户是开拓市场、扩大销量的有效办法。

当时已经43岁的许玉宝对电脑完全是门外汉,更别提做电商,他开始恶补电商相关知识,不断自学、请教别人,参加了大量培训,终于从门外汉变成了精通电子商务的生意人。2006年,许玉宝的公司花钱购买了谷歌一年的关键词搜索,并建立了公司独立网站,从此成为电商一员。紧接着,他开通了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和慧聪网买卖通会员,初次“触电”的许玉宝还积极参加阿里巴巴网上培训,边学习边实践。电商给许玉宝的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回报,201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755.9万元,其中线上交易额达1600.63万元。

二、农民电商搅活羊绒产业

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产业一直在国内小有名气,发端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羊绒原料占全国50%,纱线占到60%,被誉为“羊绒之都”“羊绒纺织名城”。正是这样的产业基础,催生了一批农民电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清河县东高庄村青年农民刘玉国。刘玉国发现网上开店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自己在家动动鼠标就能做成生意,还能把生意做得更深更广。刘玉国从此走上了电商之路,经历了一年的磨炼,他的网店逐渐步入正轨,每天都能做成一两百笔交易,有时网店搞促销,一天就有上百万的交易额,比线下交易额高出很多。

刘玉国网上开店的成功,带动了东高庄村的农民纷纷投身电商。短短两年多,这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庄,就开起350家网店,从事网上销售羊绒制品的有1500多人,占村总人口的75%,而且各家网店都开得红红火火,年销售额最高的达2000多万元。东高庄村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3个淘宝村之一。2015年春节前夕,清河县的许多农民电商和快递公司都进入了最繁忙的时期。20多家快递公司的车辆天天穿梭于清河乡野,400多家专供网商的羊绒深加工企业的电脑横机、羊绒纺纱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力求按时生产出7000多家网店定做的产品。

这之后,东高庄村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全县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的网店已达7000多家,又有7个村子被评为全国淘宝村。清河县也被河北省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正由淘宝村向淘宝县迈进。电子商务大军搅活了清河县的羊绒产业,每年20多亿的网上销售额促进了羊绒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发展

三、微商带来大商机

大学毕业的韦雄文给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农民,他边打工边学习现代立体养殖业。回到家乡后,他选择继续当一名农民,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虽然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和村民的嘲笑,却没有改变他当一个新时代农民的决心。

创业之初,韦雄文将所掌握的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村里开展立体养殖模式,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一年,他花2万元钱租了村里的一个池塘,池塘用来养鱼,塘边建鸭舍养鸭,然后再利用鸭粪喂鱼,轰轰烈烈地搞起了立体养殖。几个月后,韦雄文立体养殖的鸭、鱼都获得了大丰收,但却遇到了大难题――产品卖不出去。这一年他不但没赚钱,还亏了大本。父亲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两个月内养殖场还没有起色就必须关掉,然后去南宁工作。

韦雄文痛定思痛,积极寻找出路,他发现当地农民自养的鸡鸭多,本地家禽市场消费量有限,要想自己的产品卖个好价格必须打开外地市场。韦雄文思考几天后,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在微商平台上销售他的鸭蛋。说做就做,他马上在网上开起了微店,将平时鸭养殖过程的视频发到微店上,让来逛微店的消费者可以直观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店订购鸭蛋。韦雄文也没想到,自从开了微店后,他的产品一路走俏,很多客户通过微店购买他的产品。2014年,韦雄文转亏为盈,净赚20多万元。初见成效后,韦雄文的父母不再反对他搞立体养殖,父老乡亲对他的态度也由看笑话变成佩服。

韦雄文自己致富后并没有满足,而是想着如何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他将养殖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鼓励村民与他一起搞养殖。文化屯村民韦启文2014年开始按照韦雄文的模式租鱼塘发展立体养殖业,生产的鸡、鸭蛋由韦雄文回收后通过微店统一销售。仅一年时间,韦启文在立体养殖上净赚了5万多元。现今,文化屯已有25户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发展立体养殖业,通过立体养殖,户均年收入提高5万元。

(江西 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