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诗元 20岁总监的自我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诗元 20岁总监的自我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次见到周诗元,是在他父亲周加华的办公室。在摆满画架和古董的办公室里,周加华正和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摄影师聊天,而这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乖乖地坐在父亲身边,轻声细语地做着英文翻译,决不插话,只是偶尔端起紫砂壶,给客人杯子里续上新沏的铁观音。

如果不是事先介绍,谁也料不到这个外表乖巧的20岁大男孩已经是澳大利亚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亚太区总监。在澳大利亚的4年时间里,他成功考上自己喜欢的悉尼大学艺术专业,并且做到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Crone partners的亚太区总监。

总监今年20岁

4年前,一名中国少年独自背着相机,带着大包的行李和一口“poor”英语,站到了澳大利亚广袤的土地上。他就是周诗元。这一年,他刚刚16岁。

和许多自小出国的留学生一样,周诗元很快就如鱼得水地融入到澳大利亚的社会中,甚至得到了在Crone partner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实习机会。这种一帆风顺的经历一直持续到他高中毕业,此时的周诗元和中国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拥有一样的烦恼:他该选择大学和专业了。

站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上,周诗元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虽然在事务所学到许多建筑学的知识,但高中毕业后应该选择哪家大学?读什么专业?未来又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呢?在迷茫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请教自己的父母。父亲说:“你要做个好建筑师,就不要读建筑系,去读艺术系吧!”在充分考虑家里人的意见以后,周诗元选择了就读悉尼大学艺术系。事实上,艺术系并非澳大利亚的移民专业,但这个问题,按照周诗元的说法,是不在考虑的范围内的。“艺术的范围广泛,又拥有巨大的包容力。我认为学习艺术比从事理工科更能了解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是最好的切入点。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只是为了了解。我学的是艺术,不是技术。”

他的父亲周加华对儿子选择专业有更多的想法。“建筑涉及到的领域很多,读建筑系更多的是学到建筑的专业知识。”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意味着对其他专业的放弃。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什么都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专长。“孩子比较有想法,我觉得学艺术之后再做建筑更好。没想到我的想法和他们建筑事务所的总裁一致,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虽然没有读建筑,但对于自幼受到画家父亲熏陶的周诗元来说,艺术的领域都是相通的,建筑、绘画之间没有什么不可以逾越的鸿沟。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周诗元说:“最初我是到Crone partners实习,在具体的案子里得到实践,除了基本软件的操作以外,也学会了很多建筑学的知识。我的知识全部来源于实战而不是书本。到了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已经成为Crone partners的正式员工了。”

在公司里,周诗元最早是个“打杂的”,从平面设计到建筑三维画图,许多事情都要去做,很多案子在创意初稿的时候也要帮助完成。直到有一天,Crone partners接手“环球中心”广场案子时,周诗元终于找到机会做了广场方案的主持设计师,并第一次把自己名字的签到了设计稿上。此后,周诗元在建筑设计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对于大多数的同龄人来说,20岁应该还是在大学校园里读书的年纪,而周诗元却在读书的同时,成为Crone partners的亚太区执行总监了。

在公司,周诗元是优秀的设计总监,并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父母面前,则纯粹是一个乖巧的儿子。虽然有着不同于国内同龄人的沉稳和自信,在一些言行上,周诗元依然有着国内80后的影子,尤其是在面对父亲周加华的时候。当聊起进入建筑设计事务所学习的经历时,周诗元对父亲所说的“勤工俭学”一口否认。“我又不是为了挣钱过去的,给多少就拿多少呗。所以我不是勤工俭学,我爸说的,不对!”他一边语气坚定地否认,一边偷偷瞟了一眼父亲离开的大门。当记者打趣他是不是等父亲出去才敢反驳,他干脆利索地否认了:“不是!不信你等他进来了跟他说!”

周诗元就是周诗元

周诗元热爱摄影。小时候,因为父亲周加文曾经留学日本,从当地带回许多照相机,因此,他从小学五年级就做学校的摄影记者。目前周诗元已经出版了3本摄影集,并且刚刚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办完自己名为“慧缘意象”的摄影展。记者特地问起他,摄影家和总监这两个身份中最认同的是哪个称呼。出人意料的是,周诗元回答得又快又干脆:“我都不要。我只要叫周诗元就好。”

在这个20岁青年的想法里,人不应该被这些称号局限住。就像他的摄影作品和建筑设计作品一样,要天马行空。在这种略带着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下,周诗元说,自己最满意的设计作品在北京,名字叫做“易源堂”。

周诗元告诉记者,“易源堂”是一个中式的艺术会馆,表现的是中国传统艺术。在登堂入室,小桥流水,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的概念下,在这个艺术会馆里展演的是音乐,是大艺术而不仅仅是绘画;展演的是中国的茶道,藏书,甚至里面还建造了一个耕读园。周诗元承认这个作品其实不算新作:“它是我17岁时候做的设计。现在,我会把17岁时的作品做一个延续、修改和升华。”尽管“易源堂”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初案,周诗元却相信,“易源堂”以后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品牌。在这个艺术会馆里面有很多汉唐建筑和中国南方的园林。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寄托着周诗元的建筑梦想。

一谈到梦想,周诗元的表情和同龄人一样,双眼发亮。“未来?我可能会着重人文方面的职业。”他坦言自己并不想成为商业建筑师,更愿意做自己喜欢的案子。“在艺术产业方面有所考虑,可能会做艺术类杂志,建立奢侈品品牌……将来可能不会做一个专职建筑设计师,只是因为喜欢才去做,和摄影一样。”

对于周诗元来说,喜欢摄影,并不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只要自己觉得喜欢就行,照片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事情。”从早期拍实物到后期拍摄光影作品,从最简单的看见到后期的发现,周诗元的摄影角度经历了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周诗元认为,作品是表现个人的窗口。“我的想法在先,然后延展到摄影、建筑、未来对品牌的建设,甚至延展到人生。”

在周诗元看来,刻意地去做什么事情,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他曾经参加了一个好朋友策划的慈善晚会,很多朋友都捐了东西。周诗元为了表示支持,就给了他们一幅作品,并将拍卖得到的5000多元澳币捐了出去。“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一张纸,能卖到这个价格,证明我的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又能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周诗元就是周诗元。在他看来,自己既不是天才儿童,也不是少年总监。这个20岁的大男孩其实很喜欢玩车、打篮球、打电脑游戏,甚至在回到上海以后,和旧日同学能玩到四五点才回家。他一边承认自己贪玩一边辩解:“父亲不在。我就不告诉他。当然,如果父亲说‘不行’,我还是要听老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