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罪行漫画 罪与罪(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恶之蕾
超级英雄让光明刚刚普照漫画世界的时候,人性的黑暗面也在蠢蠢欲动。
早就有聪明的商人期待着有艺术家能用漫画的形式表现黑色的题材。实际上在上世纪前半叶,在市面上果肉通俗杂志、黑以及犯罪类型的小说要比异能和探险小说还受欢迎。脱胎于探险以及异能小说的超级英雄漫画造成了轰动,一些有眼光的人马上意识到罪行漫画实际上会有更加稳定而持久的读者群。于是当现代漫画兴起,一时间犯罪小说的作者们争相与漫画家合作创作漫画书,40年代初期短短的几年间罪行漫画便获得了远广于超级英雄漫画的读者层的支持。
这些漫画着重表现罪行细节,并尽量真实的描写黑帮,罪犯以及人的堕落过程,以期起到警示作用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好卖。
罪行漫画在美国曾经是与超级英雄漫画鼎足而立的漫画类型。
罪恶爆发――1942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把美国拉下水超级英雄“统统跑到前线支援美国大兵”时。另~种类型的漫画在美国本土悄然出现在纽约的大街上,无数书报摊挂起了一本名叫《犯罪划不来》的新杂志,很多路过的行人翻了翻这64个页码便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李维格里森出版公司出品的漫画杂志由超胆侠的作者、著名编辑查尔斯・保罗斯(Cbarfes Biro)主编,漫画内容包含对犯罪行为的直接描写,有些非常细致出版商声称展示的案件来自“警方档案”,故事经常由罪犯被抓住并被施以暴力为结尾,因此甚至被当成刊物的招牌大肆宣传。
事实上第一部将重点放在犯罪角色身上的漫画出版物并不是《犯罪划不来》,而是更早的于1931年推出由切斯特・古尔德(chester Gould)绘制的一系列长条漫画。但当时能踏出将罪行漫画类型化这关键一步的只有李维・格里森出版公司 因为市场上通俗小说杂志依旧占据成人市场,众多漫画公司为了多出超级英雄漫画争取中低年龄层读者而挤破头,只有号称制作“插画故事”的李维・格里森公司没有自己的热门卖点。
然而有趣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建者李维・格里森日后竟成为了约束漫画道德表现的“漫画条码管理”标准的最早创始人之一。
笊隙シ濉―1947
在二战时期,罪行漫画很难去撼动笼罩着“爱国主义,反法西斯”等等光环的超级英雄漫画,但在二战后,超级英雄漫画陷八第一次低潮期,传统通俗小说受到摄影术的挑战也正在失去市场地位,罪行漫画得到了大发展的契机,一时间《犯罪划不来》供不应销,引得大批出版商跟风推出水准不一的跟风作。而一些人也开始在道德定位上做文章。1947年5月,另一本由杰克・科尔(Jack Cole)任主编的漫画杂志《真实犯罪故事》上市,它的诞生宣告了罪行漫画时代的到来。在第一篇名为“谋杀,吗啡和我”的故事中,科尔首次将罪行主角设定为沉迷于的年轻女性。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具体表现了主角注射吗啡的情景,还有她的幻觉。自此以后含有猥亵和吸食情节的罪行漫画逐渐多起来。1950年,另一本由EC漫画公司出版的著名罪行漫画杂志《悬念故事》和《电击悬念故事》粉墨登场,让罪行漫画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市场占有率甚至与超级英雄漫画平分秋色。
终结挫折――1954
50年代初中期,因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家出版商纷纷在罪行漫画中尝试突破底线,但这一类漫画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容易对青少年产生大的影响,于是他们成为公众指责漫画“越来越多的对青少年施加潜在有害影响首当其冲的目标”。
在某些场合,青少年们在家长、教师和神职人员的道德说教下,将常年收集起来的罪行漫画堆在学校操场上付之一炬。
1948年,著名的评论家/作家约翰・梅森・布朗在《星期六评论》自己的专栏中发表了对漫画措辞强硬的声讨文章“大麻的苗圃;摇篮的灾星;恐怖之屋;对儿童的诅咒,而且威胁到了未来。”同年,弗雷德里克・魏特汉(Fredric Wertharn)博士通过一系列舆论运作,以与漫画界毫无瓜葛之身组建了一个漫画的行业协会――漫画杂志出版商协会(the Association ot ComicsMagazine Publishers,简称ACMP)。1954年,美国参议院青少年犯罪委员会(The Senate Subcommittee on Juvenile Delinquency)颁布了漫画条码管理(Comics Code Authority,简称CCA)标准,对漫画能够表现什么加以非常严格的限制,虽然CCA并不是强制性的,但经销商更愿意去卖有CCA标识的漫画,这对罪行漫画可谓是致利用简单的罪行表现以及被捕等来警示人心的罪行漫画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市场隐患,在CCA颁布后,第一代罪行漫画陆续消声匿迹,以往以罪行漫画为主要产品的出版商纷纷倒闭破产,即使在CCA渐渐失效之后,人们也相信需要以更深刻的方式去揭示人性与警示人生,黑色漫画代替了罪行漫画的作用,如果不算地下漫画家们不太标准的自由创作以及在其他类型的漫画杂志中昙花一现的小故事,那么罪行漫画的真正复苏还要等到近三十年后。
黑暗复苏――1981
80年代,当CCA早已被主流漫画界视为无物的时候。罪行漫画开始了艰难的回归。首先是马克思・艾伦・科林斯(Max Allan Collins)编剧的《翠女士》(MsTree),为了减少可能冒的舆论风险,作者将主角设定为丈夫被杀而陷入轻度精神病,疯狂对仇家家族进行报复的女私家侦探,在故事中只要是需要死人的地方统统使用快速带过的表现手法,但也涉及了诸如暴力拘捕和私自监禁等等之前几十年漫画界不敢直接表现的暴力行为。这些试探没有受到强烈的反对,艾伦便在后来的漫画中向着更高的政治和性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探但这次作者遭到了一些指责,于是有很多漫画界的同行对他们进行声援――在其他媒体中远远没有《翠女士》中这样对泛滥了的犯罪与堕落行为的沉思与督导?这本漫画是在提出社会课题!很可惜这(限制)让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马克思・艾伦・科林斯在《翠女士》中的实验为他后来创作罪行漫画名著,插图小说《毁灭之路》铺平了道路,这部描写20世纪30年代黑帮的漫画作品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
集结・罪恶之漩涡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90年代,当代罪行漫画出现了。
有一批杰出的漫画家进入了罪行漫画领域,并成为各种罪行漫画流派的“教主”,像是黑色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罪恶之城》,《黑骑士归来》),现实艺术漫画家布莱恩・迈克尔・本迪斯(Brian Michael Bendis,《山姆和崔崎》, 《厄运》,《权利》),风格独特的埃德・布鲁贝克(Ed Brubaker,《哥谭重案组》、《罪人》)、擅长黑白漫画的保罗・格瑞斯特(Paul Grist,《凯恩专案组》),注重人物刻画的大卫・普汉(David Lapham,《流弹》)。同时罪行漫画也吸收了大量黑色故事要素以及现实主义犯罪戏剧的要素,甚至深刻影响了超级英雄漫画的走向。
进入新世纪后,罪行漫画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内容虽越加血腥暴力,但故事却更加内省与深沉,读者对象通常锁定为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
1999
罪恶指数:
作者:布莱恩・阿扎列罗(Brian Azzarello)
绘制:艾东多・罗素(Eduardo Risso)
《100颗子弹》
给你一把枪,可以杀死仇人不留痕迹!犯下重罪,却没人能查到你!有什么比这对人更具诱惑力?
《100颗子弹》的剧情正是围绕着一把强大的手枪和100颗无法被追踪的子弹展开的。一个名为民兵的神秘组织的人格雷夫斯会走进社会底层的民众中间,提供一把强力手枪和100颗能保证他的客户做任何报复行动都不会被查到(包括谋杀等暴力犯罪)的子弹。待所有针对客户所做事件的调查行动撤销停止后,武器会被收回。人格雷夫斯从未对自己的归属做出任何说明,他也没有对客户的行为有过任何的评价……
在漫画后期,幕后黑手格拉夫以及民兵组织、守钟人13家族以及故事发生地大西洋城初建时的各种转折性事件等等之前迷影层层的故事要素逐渐清晰化,最终展现出一个黑色世界的庞大犯罪网络。奥古斯塔斯、伯纳托、梅根、罗兰、格拉夫等等数十个主角也深深的印在了漫画迷的心里。
在一个罪行漫画的专题中讨论人物特色显然没多大意义,《100颗子弹》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黑色与罪行两种风格,因此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黑色罪行漫画之一。开篇时以一系列独立的故事串引,后来发展成为表述一个庞大的犯罪组织的运作。每一个出场角色都被联系在了一起,从一节节小故事升华到了犹如黑末世论般的规模。漫画全卷十三部一百期,由成人漫画品牌Vertigo出品。
1991
罪恶指数:
作者:弗兰克・米勒([rank M…er)
《罪恶之城》
相信通过电影大家已经对这部漫画的内容相当的熟悉了。但即便后来《罪恶之城》为弗兰克・米勒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但从最开始起,它就是弗兰克・米勒将不能用在《蝙蝠侠》中的想法和创造独立漫画概念以及对黑色罪行漫画的探索混合在一起的试验品。《罪恶之城》回到了最初罪行小说所用的“单元故事式”构架上来,而同时代的其他漫画没有一部敢用回这种“怀旧 的模式《罪恶之城》全卷共七部,有40期漫画加一部插图小说。
《罪恶之城》除了在漫画语言上将米勒式的黑白强对比构成画法提升到令人震撼的高度外,在描写法律之外”的报复性罪行方面走得很远。米勒自己构筑了一个独立于世界之外的黑色城市一海湾市,在他贫瘠且贫穷的土地上,政府腐败、权利被家族垄断、黑帮横行,猖獗的犯罪反而成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于是从道德角度来看,这座城市几乎每个人都是罪犯。
2006
罪恶指数:
作者:埃德・布鲁贝克(Ed Brubaker)
肖恩・菲利普斯(Sean Phillips)
《罪人》
近几年大红大紫的罪行漫画新贵之一拜奇迹公司属下独立出版品牌Icon所赐,主创埃德・布鲁贝克能够创作一篇极具电影感的罪行漫画 并使漫画在形式和内容上绝对主流化,打造了样板化的写实罪行漫画,远离超级英雄漫画的任何影响。
漫画分别讲述了几个犯罪者的故事,这几个人都处在同一个世界中,经常混迹于一间酒吧。伊万是一个衣装暴徒,他与他的同伙汤米等人是这个城市中最精明的劫匪 一次他们抢劫被发现,汤米为了掩护伊万而被逮捕,伊万心有愧疚便教汤米8岁的儿子里奥扒手生意的技能,并向他解释怎样“按行规”去办事保全自己。同时间,另一个劫匪劳勒斯的两个儿子由于无人管教做事过火而被逮捕,15岁的弟弟里奇被送往劳改营,哥哥麦蒂劳利斯则选择了参军来躲过惩罚,作为赎罪者他接受了最严厉的训练。
15年后,汤米被打死在监狱里,里奥则一直保持着低姿态的扒手身份,他费尽力气去养活已经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病且海洛因成瘾的伊万。他从警线找到了一份提供不错报酬的钻石运输工作,但里奥有自己的原则并且深知警界的腐败,开始时拒绝了这份工作但伊凡的情况逐渐恶化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然而他与合伙人葛丽泰等人被其他黑帮及另一群篱察追杀里奥才发现他们运的不是钻石而是海洛,但此时他已经“上了船”,故事也由此展开。
1991
罪恶指数:
作者:艾伦・摩尔(Alan Moore),
艾迪・坎贝尔(Eddie Campbell)
《来自地狱》(From Hell)
相信大家对艾伦摩尔,就像对弗兰克・米勒一样的熟悉,他是《V字仇杀队》和《守望者》的漫画剧作者。这部《来自地狱》是他在80年代末于一本漫画精选集上开始连载的系列漫画,共16期,题材取自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著名的“开膛手杰克”案件。后来被著名的至高书架(Top Shelf)出版公司合订成集出版,并大获成功。
与单纯的恐怖漫画不同,英国人艾伦・摩尔对开膛手杰克的心态进行了描写,那是以往的漫画家拘泥于恐怖而不敢触碰的领域。情节并不惊险刺激,节奏舒缓,摩尔提出了自己对这个案件的大胆设想他将谋杀案与王室斗争、御医、共济会联系起来,安排了一位督查作为读者的“视点”,通过他与们的接触展开剧情,与此同时将那个精神枷锁禁锢的最后时代中地位低下的妇女被男权任意支配的窘境深刻的表现了出来。在漫画前后,摩尔还增添了很多当时人物关于案件的言论,让读者能够进行独立的筛选。
漫画家艾迪・坎贝尔为了营造一种维多利亚时代的陈旧感,以传统漫画中的“九宫格”形式为基础创作这部漫画。黑白画面中,利用全涂、钢笔调子与留白,在画格里建立起了诡秘的氛围。在罪行实施的部分,漫画家用一连串不停变换的取景角度、炭笔调子配合人物的动作,完美的表现了御用医师的一连串熟练的解剖/肢解动作,堪称经典。
2004
罪恶指数:
作者:加斯・恩尼斯(Garth Ennis)
《惩罚者:弗兰克・卡秦》
惩罚者弗兰克・卡索,一个大张旗鼓的复仇者,Marvel MAX,是奇迹公司打破CCA限制后自己制定的等级标识,代表奇迹公司所出的面向读者年龄层/限制级最高的出版物,当此两者结合一处,奇迹公司最阴暗的黑色英雄漫画便诞生了。与惩罚者亦正亦邪的定位一样,这部漫画介于罪行漫画与超级英雄漫画之间,也介于罪恶表现与正义表现之间。与其他罪行漫画注重多方面探讨犯罪动因以及界限的划定不同。MAX系列的惩罚者从一开始就是典型反英雄因为被黑帮企业灭门,所以对他的罪行描写也集中在了杀人人数以及不择手段的私刑上。漫画中无数他的仇人被他用各种武器刑具残忍杀死……然而那些对弗兰克・卡索偏执倾向以及使他变得这样的动因的描写依旧耐人寻味,问题只是这部漫画好似哪个方面都不那么充分,不温不火。这就像加斯・恩尼斯的创作风格,在哪个门类里,他的作品都显得甚为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