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

开展活动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动教学的优化策略,为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是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活动教学的内容是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发展的活动。

一、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很多老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还实行着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以老师为主,教学活动以提问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倾向“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不能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达到发现个体才能的目标。其弊端:一是,教学内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对学习的目标认识不足,因而出现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单一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初中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老师通过提问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造成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学习,形成了惯性的被动学习的思维,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缺乏创新。

1、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脱离社会实际。

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是生活的参与者。教学活动应该要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才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哲理,使思想品德课富有实效性。但是教学中,很多老师成为了教材的奴隶,教材怎么说,就怎么上课,照本宣科,完全缺乏自己教学的特点,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教材出现什么案例,老师就让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高。

2、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重形式轻探究。

按照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应该是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而有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堂课上安排了过多的活动环节。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却非常欠缺,完全达不到活动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小品等情景再现时,老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去评价学生表演的好与坏,而不是问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看到了什么现象、懂得了什么道理,导致思想品德课成了纯粹的表演课,缺乏学习性和探究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1、转变教学观念。

活动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带有更新教育观念的一种教育主张和思想,给我们现有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能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真正增强教育的实效。有效地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保持与新课标同步。第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通过活动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和创新教学形式,达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重视学生个人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更多地对学生起帮助、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增强与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合作,在活动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地互动、沟通、交流。第三,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初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必须增加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将来社会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交给学生多一些主动权,能让他们得到充分发展自己的机会,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创设合适情境或问题,由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学习或合作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并显现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自己能想的让学生自己去想,比如:在讲助人为乐精神时,教师呈现了现实中很多由于助人而被人诬陷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这个社会现实进行探讨,并提出“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去帮助?为什么?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做好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等一系列问题,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社会现状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未必就能按照课堂内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去做,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检测方法,坚持平时督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学雷锋、做义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相关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二)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涵。

1、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老师提问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虽然提问有种种的优点,但是提问绝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寓知识教学与品质、能力的培养于活动之中。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做好创新教学形式的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实践中,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比如小品、话剧、演讲、辩论等等,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丰富教学内涵。

新课标、新教材都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作出了新要求,教师应该做好教材的再设计,结合社会新热点、新发展充分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和学习应用实践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既要把握教材设计的目的,又要灵活运用教材,把知识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活动教学的内容要体现生活化,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师生共同关心时政、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并经历自我创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全过程。例如,在讲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时,教师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增长生活常识与经验;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体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帮助学生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掌握依法维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马豪华;修身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苏州大学;2010年

[3]刘新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探究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