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媒体该为谁扬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些媒体在事件性报道上存在一种倾向:某地发生了烟花爆炸,媒体立即会传来报道,那里的领导是如何快速赶到现场,及时组织人员抢救,将灾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某地发生重大火灾,镜头里频频出现的总是领导,因为其指挥决策有方,使火情很快得到控制;某地的江河堤坝溃破或出现险情,领导总是在一线调兵遣将,不惜代价将溃口堵住,把险情排除;某地发生了矿难,赶到现场指挥的领导便成了新闻的主角,只见其忙里忙外地调度指挥,不顾劳累,事故造成的影响很快得到遏制……其实,这些地方的领导只是因为灾情的出现,将其置于公众的目光之下,他们才不得不变被动为主动。在抢险救灾中,他们的特殊身份,获得了较多的出镜机会,其“突出”表现往往还会获得人气或政治资本。由于一些媒体记者习惯于抓表面的现场新闻,至于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重大灾情、险情,那里的领导平时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避免重大灾情、险情,他们却很少去作这样的追踪性报道。这种做法在客观上为那些领导逃避或推卸责任提供了保护。
近日,安徽一家新闻媒体打破常规。在报道合肥市拆除违章建筑行动时,不将镜头对准在现场指挥的领导和拆违的工作人员,不去渲染“拆违”如何不惜代价,“整改”如何分秒必争,而是对准那些没有出现违章建筑的地方与单位,并且将市里投重金奖励11个无违章建筑街道(乡镇)的做法,旗帜鲜明地报道了出来。报道认为,这些地方把工作做在平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市里虽然给了他们一笔不小数目的奖金,但这与拆除违章建筑的成本相比,实际上是最大的节约。不仅直接节省了拆违的开支,而且倡导了守法务实的精神。
对不出问题的地方及其领导浓墨重彩进行报道,让其从幕后走到台前,是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和报道方式的一大改变。这种改变,源于对重特大事故、灾情的危害性的深刻认识,也是效益、效率意识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难道我们还能让那些平时工作得过且过、放任不管,等到问题出现才手忙脚乱、堵漏按瓢的地方官员频频出镜亮相,为他们粉饰与扬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