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素质较低,而且就业观念较落后,导致我国劳动力普遍廉价,就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下。对我国就业人员职工工资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也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因素。我国就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就业 工资水平 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工资也随之而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导致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总体上偏低。另外由于我国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等原因,导致就业人员工资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差距较大。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快速时期,由于我国人口总数较大,就业人员众多。因此,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不在一个档次上。导致了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区域不平衡。人才存在着区域求职偏向。

一、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现状

(1)工资水平的统计对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标准,平均工资统计对象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和其他单位就业人员。

(2)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变化情况

事实上,存在很多种检验指标来反映中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化,从微观上来看,体现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单个职工等职工的工资水平;从宏观来看,一般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整体工资水平上,本文从职工年平均工资来研究工资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 1996-2011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名义工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 2006 年以来,上升幅度比较大,2007 年相比 2006 年增长了 18.5%,2011年相比 2010 年增长了 14.4%,可见,我国职工的名义工资近几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利用国民收入指数的平减(以 1996 年为基准),1996-2011 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是经过平减之后的数据,排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更有现实意义。从中可以看出,1997-2004 年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有所波动,而从 2004-2011 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比较小,工资总额呈现出较慢的增长趋势。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职工的工资情况,本文运用国民收入平减指数对职工平均工资进行了平减(以 1996 年为基准),通过观察平减后的数据可以发现,去除价格因素后,2011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11705 元(以 1996 年为基期),而当年的名义工资为 41799元,差异非常大,这与平减时选取的基期有关系,也说明了价格因素对较高的工资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此我们可推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总体还是比较低。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由此反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综合分析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近几年来,由于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各省市人均工资的差异有所扩大,尤其是发展最快和最慢的省市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各省市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推知,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了。

分析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影响。分析人口数量和企业数量以及国家政策对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的影响。最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果表明:我国就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比较低,各行业各部门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新兴工业区的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可能会继续高出其他地区。同时由于国家正在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会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和毕业大学生,加上政策的优惠,可这些地区的部分省市的工资水平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会有所提高,地区贫富差距可能会有所减小。

二、提高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我国员工的整体工资水平。

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价值是巨大的,我国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我国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教育制度,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教育公平,特别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其次,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地方各级政府要确保该项经费的支出,加大对各项职业资格考试的监管力度,实现就业公正、公平。同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培训,切实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我国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2. 鼓励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各级政府和企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大科研力度和技术投入,鼓励全民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完善科研基金建设,开发多种科研项目,并对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科研的顺利产出。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大力鼓励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 合作,将新技术运用到我国的生产经营之中。当然,我国也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专利。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差,而且严重浪费资源,更是污染了生存环境。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新技术,对技术落后的企业提供各项福利和政策,进一步开放市场,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技术,逐步确立高技术型产业的主导地位。

3.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工资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根本办法。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人均资本。进一步完善劳动分配制度,推行工资协商适度,保障职工的发言权,促进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建立科技人才薪酬制度,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对高技能人才进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另外,我国要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服务,协调各方利益需求,通过人才市场,及时、准确地为劳动者提高真实、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促进下岗再就业;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保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流动成本。

结语

研究好就业问题以及就业职工工资问题,能够有效的把握好社会状况,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增加国民幸福指数,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制定正确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光瑶.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 李朝鲜.社会经济统计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柯惠新.市场调查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4] 贾俊平.统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