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对话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对话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摘 要:对话的艺术性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既要突出教师的引导,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话既要有内涵还要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活力四射,有声有色。

关键词:小语教学; 阅读;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42-01

一堂阅读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不仅仅是二者之间简单的语言交流行为,也包含了更深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中,对话的畅达,在于教师得法的引导;对话的精彩,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想象创新、不拘一格、交集情感,从而使对话“对”出思想中的“灵光”,“话”出引人入胜的另一番境界。

一、对话引入,初探文本

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素养的一大手段。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这种生硬老套的设问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的“通病”,学生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也没有迫切了解文本的欲望,更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于是,我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

师: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过年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好吃的一大堆,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人人和和气气,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师:你们说得真棒。是呀,无论身在何方,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年味让人感到非常温馨、幸福。不过,在我们要读到的这篇童话故事里,同样是大年夜,因为时代不同,我们的女主人公――一位卖火柴的小姑娘却冻死在街头。

此时,我要求他们先默读一遍课文,和文本进行初次“谈话”……天真与好奇、善良与同情,是孩子们的秉性。抛砖引玉式的对话让学生们从生活体验出发,感知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形象。在强烈反差的对比中,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自然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放眼更广阔的天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得到启发、受到洗礼;也催动学生那颗跃跃欲试的心,有所想有所说。

二、深入对话,解析文本

初读之后,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带领学生精读文本,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从诉诸感情的诵读中让学生深刻体悟在不同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差别以及缺失的人道主义精神。小女孩为实现希望一次次擦燃火柴,终于在与奶奶的梦幻相逢中留给那个冰冷的世界一抹动人的微笑。

作者的创作背景使我们对这篇童话故事可以多元化解读,批判中更多的是欣赏。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各种见解,教师本着尊重、鼓励的原则,巧设问话,让他们畅所欲言,张扬个性,这样的对话才能彰显效果。

师:孩子们,你眼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样的?

生1:很可怜,那么冷的天,穿得很单薄,还跑丢了一只妈妈穿过的大拖鞋,赤脚行走。大马车的横冲直撞、冰冷高墙里的温暖烛光其实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没有人同情她买她的火柴。她娇小柔弱、无依无靠、无人理睬、孤苦伶仃。

生2:她一定长得很漂亮、可爱,因为她有金黄色的头发。

生3:她很听话乖巧,火柴卖不出去不敢回家,她害怕爸爸打她。

生4:可她还是很勇敢,就算是爸爸会打她,她太冷了,她还是点了五次火柴。

师(小结):是呀,这是一个虽然可怜,但是又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女孩。不过大家发现了没有,小女孩身上还有一种隐忍的力量,对于捡走她鞋的那个男孩,当时,她没有冲上前理论,而是任由对方扬长而去,自己忍受着刺骨的寒冷。砖墙里的热闹不属于她,她默默地蜷缩在墙角,她用自己的幻想满足了她的心理渴求,都有哪些呢?

生1:她又冷又饿又没有快乐和温暖,但是她在火光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最疼爱她的奶奶。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吗?

生2:一点也不幸福,她没有人疼爱,爸爸还打她,人们也不会同情她,她就算燃尽了火柴,还是没有抵抗过寒冷。

师:可是,为什么第二天人们看到她时“嘴上还带着微笑”?

生3:我觉得小女孩是幸福的,就像是我曾经特别想要一样东西,做梦的时候梦到我拥有了它,醒来后我觉得挺幸福的,还非常开心。

师:说得真好。我们看到,尽管小女孩隐忍乖巧,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她一次次冒着可能被父亲责打的危险,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一根接着一根,到最后的一大把火柴燃烧起来,执着追求心中的梦想和幸福。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你有一颗同情心吗,你幸福吗,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追求过吗?

对话的艺术性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既要突出教师的引导,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话既要有内涵还要有策略,才能让课堂活力四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叶霞.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要素及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