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作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标下语文作文教学的美育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陈潇潇(1990-),女(汉族),重庆市,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对写作教学中美育缺失的一个有力的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手段。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将写作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美育渗透

美育一词,最早由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译出并定义。他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1]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育已经被提到了审美的高度,中学语文新课标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阅读和写作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双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外,还应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那么,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上体现美育

历来的文论家、教育家,对写作的本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3]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4]指出写作的本质是“物―情―辞”的双重转化。而叶圣陶对写作本质的阐述则更为具体透彻:“夫文无本体,必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为文,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蕴,且必经已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5]叶老的这段话,道出了写作的精髓: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必“附丽于事物”,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作文教学的内容,当围绕生活展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去发现、欣赏和挖掘生活中的美。

需要注意的是,接触生活并不一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并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怎样把材料转化为文字?必须具备把充实而深美的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的本领。作文教学的终结,就是培养这种本领―――即语言表达的能力。由此,教学内容应该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多下功夫。坚持引导学生往“进步、健康、高尚”的路上走。以“真善美”为作文教学审美的基础,这实际上也是坚持了“教书育人”的原则。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美的世界,并且鼓励他们把这些美写下来,用这些美打动自己,用这些美叩动读者的心。

作文教学的横向内容是按照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规律来实施作文教学,具体到每一堂课,笔者认为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一、创设情景,感知审美形象。美育化的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审美客体,创设一种审美情趣,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二、唤起想象,体验审美情感。想象和情感的唤起是以审美客体为依据的,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起与客体的精神共鸣。三、拓展情思,享受审美愉悦。在美育化的作文教学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引导者,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拓展情思,获得教益,享受审美愉悦。四、下笔成文,提升审美情趣。美育化的作文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想象,拓展情思,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和欣赏,诉诸笔端,即兴写下兴意盎然的佳作,提升了审美情趣。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每一堂写作课的具体要求略作改动,但其核心未改。

2.教学方法渗透美育

古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课标下,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要以“美”为中心体现美育外,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渗透美育。

2.1以“美”为中心,树立“阳光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利用学生爱美和渴求欣赏美、创造美的心理,以“美”为中心,树立起“阳光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生活,去积累素材,去构思作品,并在写作之时,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写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人和事。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审美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益智,引导学生投入“大语文”学习;以美培德,逐步树立“真、善、美”的观念;以美陶情,使学生形成热爱、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2.2 “讲、读、练”相结合 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认识美、了解美,通过“讲美”让学生逐步获得发现美的眼睛,感知生活中“人、事、物”所具备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去创造美。“讲美”是作文教学方法的第一步。通过讲解,作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才能为学生所熟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美”让学生认识了美,接下来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读美”来进一步挖掘“美”,让学生不仅知道“美”是什么,还能让学生真的了解“美”在哪里。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读山、读水、读生活、读美文,在认识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欣赏美、挖掘美,从而为学生创造美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知道“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之后,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激情被激发出来,接下来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实践。创造“美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真善美”为中心为文章立意,大胆创新构建作文“结构美”,运用修辞锻造文章“语言美”,发散思维驰骋想象塑造文章“形象美”。

让美育渗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形式也可以不一而足,目的却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能用审美的视角审视生活,并能用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2.3多角度评价,实践美育

作文本身就是美的一种传播途径,它寄托着学生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追求。成功的习作,能让作者和读者共同享受到写作的愉悦,得到美的滋润。在作文的评价体系里面,首先重视作后交流。作后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得成功感的平台。交流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交流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通过交流进行鼓励,这样既可以使作者得到肯定,又让其他学生从身边的榜样那学到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听者还要对作者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提升了作文水平。其次,“美”的评语很重要。学生写一篇作文之后,他的成功美感源自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肯定,恰当的评价至关重要。批改作文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作文的卷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意境美等多个方面寻找亮点,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并用温馨的话语,热情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后,多种形式搭建创作―发表―创作平台。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最高的评价莫过于能发表。班级的作品栏、黑板报,学校的广播电台都可以是他们展示自己习作的舞台。(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蒋凡、郁源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中华书局,2005 .

[4]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开明出版社,1998.

[5] 林治金主编.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