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金融稳定性测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金融稳定性测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将金融稳定性的内涵归纳为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稳健性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包含10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我国1986-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当前的金融稳定性状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稳定性 金融稳定性指数 计量分析方法

引言

近年来,世界金融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金融危机也在频频爆发。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危害。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等著名国际金融机构以及法国、丹麦、瑞典等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定期金融稳定报告来监测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有: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利率和汇率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管制,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银行业产权结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银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还很高,各级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程度不容忽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所处的风险相比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测度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银行稳健性三个方面选取10个核心指标以期更准确地判定我国从1986-2008年以来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

衡量方法

现有文献对金融体系稳定衡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包括定性指标分析法和事件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分为定量指标分析和计量分析两种方法。用事件分析法来衡量一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往往有失准确,而定量分析法所受到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情况。目前使用较多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号分析法、概率单位模型(如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和STV模型。由于我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因此,缺乏历史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衡量稳定性。因此,本节采用定量分析法。首先确定测度金融稳定性的核心指标体系,然后选取适当的具体指标再采用加权法合成单一指数来测度我国的金融稳定性。

金融稳定性指标构建

国外研究者用来测度金融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金融指标体系;二是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体系;三是核心指标和补充指标体系;四是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体系。近期国外研究中,银行脆弱性测度指标主要有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存款总额的变化、贷款总额的变化、未对冲外币债务的变化等。主要研究者有Caprio(1996a)、Gonzalez-Hermosillo(1997、1999)、Glickand Hutchinson(1999)。

国内学者对金融稳定测度指标的选择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银行体系自身的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汇率风险确定指标体系(邹薇,2007;万晓莉,2008)。二是采用宏观经济指标作为银行脆弱性指标(刘卫江,2002;范洪波,2004)。三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金融系统发展两方面进行综合指标确定(惠康等,2010、张筱峰等,2008)。

从以上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都是从银行体系脆弱性角度来反面衡量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很少有从银行稳健性直接测度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尽管金融稳定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对于金融稳定目前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来定义金融稳定。对金融稳定的定义主要有两种方法:正面定义金融稳定和从金融稳定的反面金融不稳定来定义金融稳定。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的关键功能能够有效发挥,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金融稳定的实质是金融发展,所以衡量金融稳定非常重要的一个层次就是一国金融发展程度,金融稳定应该是建立在金融发展基础之上的稳定。根据金融行业自身经营的特点,用来反映其经营脆弱性的指标也应该包括在指标体系中。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占主导地位,银行稳定是我国金融稳定的核心内容,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对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因此选择的最后一个衡量金融稳定的层次指标就是银行稳健性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银行稳健性三个方面选取10个核心指标,运用计量分析法计算每一层次的分稳定指数,最后通过一定的权重把每一层次的稳定指数加总得到最终的稳定指数,以期更准确地判定我国从1986-2008年以来金融体系的稳定程度。表1是本文选取的金融稳定性指标和具体含义说明。

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测度

(一)数据的初步处理

本文所用原始数据全部来源于1986-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在计算过程中,为了计算的方便,需要把原始序列转化为其数值大小与单个银行的稳定性是正相关关系的时间序列。根据这一要求,把通货膨胀率和贷款年增长率这两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均乘以-1,其他数据保持不变。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防止某个指标的数值由于其绝对值过大而主导该层次的分稳定指数,本文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将经过初步处理获得的数据减去这个数据历年的均值,并除以相应的标准差。

(三)分稳定指数的计算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按照计量分析法计算得出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银行稳健性每一个层次的分稳定指数。具体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层次所有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得出的数据就是这个层次的分稳定指数,三个层次的分稳定指数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各个层次的稳定指数在研究期间均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而且各个指数的变化不具有连续性和同步性,由此更加说明金融稳定影响因素的复杂和难以把握。

(四)我国金融体系最终稳定指数的计算

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得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三个层次的分稳定指数,再对这些分稳定指数赋予一定的权重,综合得到最终的稳定指数。本文对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银行稳健性三个层次所选择的指标数量来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将分稳定指数乘以相应的权重,从而获得我国金融体系的最终稳定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fs=(3FDI+4FVI+3FSI)/10

其中FDI代表金融发展指标体系,FVI代表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FSI代表金融稳健性指标。对于金融体系稳定与否的判断采用标准如表3所示。

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衡量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能够看出,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在1986-2008年的23年间,我国金融体系有10年处于不稳定之中,其中处于轻度不稳定的年份是:1986年、1987年、1991年、1994年、1995年、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处于中度不稳定的年份分别是1988年和1989年。

结论

本文的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但是各个层次的稳定指数在研究期间均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而且各个指数的变化不具有连续性和同步性,且在不同时期,三个指数的稳定性也发生交替变化,由此说明金融稳定影响因素的复杂和难以把握。

参考文献:

1.Norwegian Central Bank.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J].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2003(1)

2.R.Gaston Gelos and Jorge Roldós.Consolid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Emerging Markets Banking Systems International.IMF`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Report,2001

3.邹薇.基于BSSI指数的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

4.万晓莉.中国1987-2006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J].金融研究,2008(6)

5.惠康,任保平,钞小静.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测度[J].经济经纬,2010(1)

作者简介:

李娟(1973年-),女,黑龙江省肇东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产业竞争与产业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