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教师因素、家长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提出了中学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开展团体咨询进行小组辅导以及开展发展性集体咨询等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竞争加大、价值体系多元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一些副产品如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失业的威胁、个人保障社会化等各种社会因素,使中学生处于无形的压力中,中职生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多的考验。与此相对应,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老师都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学业压力大。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学校仍然在追求升学率而不断增加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家长对于子女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因此使得中学生在学业上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中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导致食欲不振、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症状越来越突出。

2.人际关系敏感。因为年龄的原因,中学生与老师、家长有代沟,学生有问题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少注意学生的感受;家长有将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权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造成了没人管的状态。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很想从同学们那里得到关心和帮助,但因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偏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因此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症状。

3.青春期心理。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快速发育时期,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心理上有小秘密但不知向谁倾诉,于是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同时中学生自身的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

4.自信心不足。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普遍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他们经常表现出对学生消极评价多,积极评价少;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造成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稍微出现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二、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教师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多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而没有适应社会的变化,也不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因此,他们在施教的过程中,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道、授业、解惑,全然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把脱离教师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不尊重学生,甚至讽刺、挖苦、惩罚,使得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因素。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有句话说,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中学生了解的许多知识最初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而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许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则使孩子娇生惯养,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有的家长总是把自己的理想、目标、期待强加给子女,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理想中期待的目标,而对于子女在性格、意志、需要、情感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多种原因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由于社会公德意识的部分失落,人们对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导致中学生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再者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中学生蜕变的场所,如中学生成为电子游戏厅的消费主体,一些公共影视场所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使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一是学生能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身体变化,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二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2.发挥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除了教师本身的人格影响外,还包括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专业教学和实习活动,大胆尝试用心理学知识改进教学,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树立职教意识、培养敬业精神贯穿其中。特别是中学班主任,他们和学生接触最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最先暴露在他们面前。因此,班主任都应学点心理学,了解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担当好义务咨询员的角色,成为心理教育网络中的生力军。

3.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当前15~30%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合理的宣泄,很可能会引发心理障碍。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中学生在学习、经济、人际关系以及爱与情感、性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4.开展团体咨询。开展心理咨询的优点是“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很具有针对性,但缺点是费时较长,不适合大量中学生进行咨询。团体咨询是由共同具有一类问题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咨询老师开展针对此小组成员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活动展开,通过具体的小组活动而达到咨询目的,可以使更多的中学生参与进来。

5.开展发展性集体咨询。这是比团体咨询范围更大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适用于全体中学生。这种咨询不仅仅在于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且还给中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及心理障碍预防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