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西南方言特征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关键词:皖西南方言;方言特征词;分级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3004206

收稿日期:2014-01-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K2013B158)资助;2013年度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10117700199)资助

作者简介:吕延(1971-),男,安徽安庆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学。

The character-words list of Anhui southwest dialects

LYU Yan1,2,YU Shang-yuan2

(1. School of Chinese,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Anhui southwest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ransitional dialect between Jianghuai mandarin, Gan dialect and Wu dialect, so the ownerships of some counties’ dialects within that area remain uncertain. The dialects of transitional area, especially those that can not be exact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single perspective of phonetics, the study on character-words will undoubtedly make up the pronunciation standards. The basic features of vocabulary of southwest Anhui dialect not only can make us know the basic local dialect vocabulary, but also reveal kinship and external transitional features on the counties dialect in Southwest Anhui.

Key words:southwest Anhui dialects; character-words of dialect; classification

皖西南是指安庆市区及其所辖各县市,即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八市县和迎江、大观、宜秀、开发区等四个区。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霍山、舒城及庐江县。

关于皖西南各个县市的方言归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认为“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sup>[1]</sup>;中国语言地图集认为“安庆市区、桐城县及枞阳县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B3)、“怀宁、太湖、望江、宿松、潜山和岳西六个县属于赣语方言区的怀岳片”(B10);孙宜志先生认为“安庆市通行江淮官话和赣语两种方言,安庆城内四个区、桐城市及枞阳县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sup>[2]</sup>;黄拾全先生认为皖西南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及岳西等县的方言“与江淮官话的语音接近度大于与赣语的语音接近度”<sup>[3]</sup>。可见,单从语音角度研究皖西南方言,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境内各县市方言的归属。这种情况下,皖西南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和较为科学的依据,以此来弥补以往单凭语音标准的不足”<sup>[4]</sup>。在大量词汇调研并进行细致比较的基础上,制作出符合当地方言实际情况的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给各县市方言归属研究提供补充资料,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等。

一、皖西南方言特征词的界定

李如龙认为:“方言特征词是一定地域的方言里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即在区内较为普遍通行,区外又比较少见的方言词”<sup>[5]</sup>。虽然“有特征意义”和“普遍通行、区外少见”缺乏量化标准,定义中的方言特征词内涵和外延较模糊,但从这个界定,我们可以看出方言特征词的三个主要特征:

系统性:方言特征词不能理解为在一定区域里最具特殊性的少数几个词,必须是有一定批量的、系统性的,在本区方言中普遍存在的方言词。

排它性:这些特征词在本方言区内大体一致,在方言区外则相对殊异。

稳定性:方言特征词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能昙花一现。

除了重点参考以上方言特征词的特点外,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词的类别选择上有所侧重。诸多类别的方言词汇在各个方言区的一致性是不一样的,“政法类、文体类、教育类、交通类等一致性最高,服饰类、宗教祭祀类、工业类、商业类、应酬类等的比例也不低,差别最大的是亲属称谓类、婚丧类、人体类等”,“差别较大的是名词中亲属称谓类、婚丧类、人体类。疾病医药类、时间类、人品类、天文类、地理类、人体动作类以及副词等”<sup>[6]</sup>,方言特征词应更侧重差别较大的此类。

2.侧重词义,而不是读音或者词形。因为读音属于方言语音方面的问题,不必与特征词研究混同。词形或者记录词汇的字,往往会受读音的影响,例如表淋雨的“涿”或“”,只是选择本字形式上差别,词义本身没有区别;表今天的“今朝”有人错记成“跟朝”,完全是读音问题。

鉴别过渡区方言点的方言归属时,“通常只需考虑该方言点邻近的两三个典型方言”,鉴别标准不必具有普遍性,“可以用某些标准来鉴别某些过渡区的某方言点属于典型方言甲还是典型方言乙而用其它标准来鉴别另一过渡区的某方言点属于典型丙还是典型方言丁”<sup>[7]</sup>。皖西南地处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方言过渡区,因此它的方言特征词表的制作,必须要考虑到与其邻近的江淮官话、赣方言和吴语的方言特征词。

“特征词研究的基础是方言词汇的宏观比较,特征词的提取不能依据对某一范围内方言词汇分布的印象,而应在基本统一的框架下,以扎实的方言词汇调查、比较为前提”<sup>[8]</sup>。实践操作中,作者以社科院语言所方言组编写的“方言调查词汇表”为调查蓝本<sup>[9]</sup>

,对皖西南各县市的方言词汇进行详细的调研,再分别与代表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安庆市区和鄂东方言词汇、赣方言特征词汇及吴语特征词进行比较,最后按照方言特征词的基本特点和上文所提及的界定原则对方言特征词进行分级,制作出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

二、皖西南方言特征词

1.先记词条,再标读音。有音无字的用同音字,字下加“~”标明。无同音字可写的,用方框“”表示。无本字或者较偏僻的字,用国际音标注音,考虑到各市县读音的具体音值的差异,读音用四角法标出调类。与普通话音类相同的常见字,文中不标音。

2.注释所有词条,不常见词条还加上例句,用“~”代替特征词,例句如有词语需要解释的,就用小字标注在该词语的后面。

3.不同的义项用分号隔开,同一特征词词根,另起一行空一格举例说明。

4.本文所收词条按主要词类排列,每个相同的词类按相同义类进行排列。

5.皖西南方言中有的市县有鼻化音和非鼻化音的过渡,如on和,文中均记成鼻化音。人称代词“你、我、他”分别记成“尔n・、我、渠kie”。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Z].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89.

[2] 孙宜志.安庆三县市江淮官话的归属[J].方言,2006(2):185.

[3] 黄拾全.皖西南方言语音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6.

[4]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

[5] 李如龙. 汉语特征词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78.

[6] 陈章太.北方话词汇的初步考察[J].中国语文,1994(3):87.

[7] 黄绮.安庆古方言分区方法词汇例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1):129.

[8] 李小凡.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再认识[J].方言,2005(4):360.

[9] 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9.

[10] 语言研究所方言组.方言调查词汇表[J].方言,1981(3):161-205.

[11] 韩春.彭泽方言民俗词研究[M].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 杨凯.鄂东方言词汇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13]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2)[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14] 储泽祥.岳西方言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5] 许宝华.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J].方言,1999(1):21-23.

[16] 陈章太.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17] 北大中文系语言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

[18]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M].合肥:方志出版社,1997.

[19] 郝凝.安庆方言词汇[J].方言,1982(4):297-313.

[20] 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1]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