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模式、方式及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引入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典型方法和理念,从教育理念上注重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上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者角色的转换,教育内容上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等三方面,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路径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价值澄清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20122644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袁慧兰,浙江财经大学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53-02

价值观培育是每个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必然经历的认知与实践历程,怎样将价值观培育与国家意识形态、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题。为了应对价值观多元化与冲突性所带来的挑战,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意识形态特质、文化传统和发展程度,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其中,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指出需要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价值观念澄清,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的统一认同与情感内化,对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1. 教育模式以理论灌输为主,辅以实践教育。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主要表现为理论灌输,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宣传作用,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育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之上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思想政治课在高校一般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存在,这种类型的教育模式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具体明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大纲和统一的教学方法;二是由教师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三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充分显示了国家、社会的权威性地位。“实践教育”模式在高校中主要是以“第二课堂”或者依托高校党建工作、团委工作等载体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活动来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一般形式新颖活泼,较能吸引青年学子的参与,在学生当中的影响面、覆盖面较广。

2. 教育方式缺乏双向互动,且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极为单调。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年来的教育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的时候,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讲解;二是教师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和自我判断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三是在教育载体上,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较少,用心去经营这些网络平台的更少。

3. 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反馈。当前多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笔者曾对浙江6所高校379名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问卷调查,对于“影响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树立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西方价值观渗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一般”“家庭教育缺失”,还有的认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在社会中吃亏”。因而,我们应积极采取策略对现行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反馈,从而及时修正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二、价值澄清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合性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个具备世界性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有相当程度的广泛应用性和高操作性。

1. 价值澄清理论与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西方自由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在美国产业历经大型调整以及各类社会问题滋生的过程中,文化上趋于“多元化”和“混合”发展模式,各种类型的价值观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待同一个问题,几乎找不到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这种情况之下,需要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判断和评价等过程形成合理价值观的“价值澄清理论”应运而生,以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思斯、马萨诸塞州大学教授悉米・西蒙等人为代表。该理论在哲学上接受了存在主义的伦理学观点,在心理学上吸收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上则受杜威经验论教育哲学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互相碰撞、排斥、融合,这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的威胁和挑战。引入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价值澄清理论是有限制范围的澄清价值。这一理论认为最高限度的价值选择是国家法律,需要遵循国家法律,所要澄清的价值需要满足个人兴趣价值和社会法律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标准。

3. 价值澄清理论所提倡的一些理念策略有利于弥补我国价值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如价值澄清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价值选择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可以更好地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积极因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教育理念上加强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能力。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如何获得价值观往往比获得什么样的价值观更为重要,“教会学生选择”,使学生可以提升分析社会问题及思想道德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在我国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去判断价值观,并自主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应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和选择价值能力的培养。

2. 教育方式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角色转换能力。价值澄清理论强调价值观不是学习或者传授所得的,而是在自我选择的行动中不断澄清出来的,它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此外,还强调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引导作用。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教育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导者或帮助者。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角色的转换,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当中落地生根。

3. 教育内容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回归生活世界。价值澄清理论提出四大教育利器:一是强调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寻求真理价值;二是强调助人并助己;三是进一步思考并明智抉择;四是在深思熟虑中培养个人能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注重生活教育,面向生活世界回归,向生命体验回归,关注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柯申鲍姆.从价值澄清到品格教育:个人的历程[J].中国德育,2009,(10).

[2] 叶莉英.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