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湖湿地公园简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湖湿地公园简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湿地公园是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景观,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前提,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它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态系统,各类湖泊、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及生物物种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许多保护区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尤其是湿地保护区不仅处于生物多样性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而且正在不断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保护管理模式激化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导致湿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排斥当地群众,利用与保护对立起来而生物多样性难于切实有效地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社区的无序发展又大大削弱了保护区的管理,使保护的目标难于实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维护和保持人类生存的环境,但目前湿地保护和建设中令人堪忧的现状,成为了各级政府、全社会自然保护工作者面前极为紧迫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贫困、发展和环境间的复杂关系,促使人们探索联系保护和发展的途径。

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又解决好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冲突呢?显然,单纯封闭式的保护模式,或与保护目标脱节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寻找一条路子或一种模式,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综合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为当地社区和各级保护组织所接受,解决各方利益群体的需求,保证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湿地公园正是这样一种模式,既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多种功能与效益,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公众需求,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是解决各方利益群体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途径,是引导该区地理、生物、人类社会复合系统走向互利共存,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对实现该地区生态安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湖湿地属澜沧江水系,地处洱海源头,其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独特,形成了面山森林(灌丛)―村庄―农田―湖滨沼泽―湖泊水面一岛屿村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叉重叠的多样性特征,具有典型的湖盆―湖滨一面山结构,包含了区域内景观多样性的所有范畴,构成了地热温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烟渚渔村、岛屿水乡的特色景观构架,在我国较具代表性。其湖光山色、村中有湖、湖中有村、岛屿人家的水乡特色,以及森林、岛屿、田园、民居倒映湖中的奇特景象胜似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西湖平均水深1.8m,最深达8.3m,是一断陷湖泊,为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洱海13%的地表水来自西湖,与东湖隔河(弥苴河)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网形状及其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恰似洱海“双肾”,在洱海保护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其湿地生态系统中形成的泥炭沼泽,埋藏于水下约2m处,平均厚度4m,最深超过15m,储量达390x104t,是目前在滇西湖泊中发现的极具价值的类型。

洱源西湖湿地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珍稀鸟类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在我省的唯一分布地,也是我国紫水鸡最重要和最大种群分布地,还是许多越冬鸟类的栖息地和补食地;此外,西湖出水道为特有种大理裂腹鱼(scllizothorax taliensis)的洄游通道和产卵区,生物多样性价值极为独特和丰富。此次调查记录到的哺乳类动物共有18种,爬行动物16种,两栖动物14种,鱼类26种,鸟类76种,其中水域鸟类39种;维管植物306种,其中,湿地植物115种。这些动植物中,野菱(Trapa ncise)、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虎纹蛙(Rana rugulosa)、大壁虎(Gekko gecko),灰雁(Anser anser)、普通篱(Buteo buteo)、大蔫(Butasur indic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燕隼

(Falconidae subbu-teo)等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另外,分布有大眼鲤(Cyprinus megalophthalmus)、洱海大头鲤(c.pellegrini barbams)、大理云南鲤(C,yunna-nensis daliensis)、灰裂腹鱼(schizothorax griseus)、大理裂腹鱼(s,taliensis)等滇西高原湖泊特有鱼类和斑头雁(Anser bemicla)等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鸟类,有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开展泥炭沉积、湖泊演化、生态系统研究的典型地段,也是湿地环境教育的基地,在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域环境维护和湿地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不断膨胀对资源的需求,给洱源湿地环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压力。我们曾尝试把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地区建设成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在这一贫困地区采取单纯被动式绝对保护的做法,显然不利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地区同样要承受既要实施有效保护,又要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由于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这一贫困地区谋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各级保护部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必须承担的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为了遏制对这一地区高价值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必须寻找一条协调保护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正是建立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意义和关键所在。

洱源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建设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高度重视,委托西南林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承担《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洱源西湖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景观价值、民族文化、美学价值,以及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对资源保护和需求的压力,如何建设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使资源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以及可持续利用等内容,并针对国家湿地公园性质,按照资源重要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作用划分功能区,编制了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应急救援方案等重要内容,以保护湿地公园内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生态系统的安全及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化,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保护有效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

我们相信随着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将会积极加入到湿地公园建设中来,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实现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多赢,促进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