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NT―proBNP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NT―proBNP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测定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1年)于入院时急诊抽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为两组:NT-proBNP≥2000pg/ml组26例,NT-proBNP

关键词: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力衰竭;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患者主诉,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缺乏准确性较高的客观检测指标,有时与心功能并不完全相关,给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价带来一些不客观性。近年研究表明血浆中BNP(B-型钠尿肽)可以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能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1]。BNP又叫B型利钠肽,是在1988年有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环状利钠尿多肽,主要分布在脑和心室。它是一种神经激素,BNP释放时分裂成含32个氨基酸的激素活性部分和76个氨基酸的N末端前体(NT-proBNP),NT-proBNP的半衰期为60~120 min,较BNP(15~20 min)长,且不受外源性利钠肽的影响,其浓度可能更反映了新合成而不是储存的BNP的释放,因此更能反映利钠肽通路的激活。BNP主要由心室产生和分泌,受到刺激时绝大部分通过爆发合成,其调控发生在基因水平,分泌与心室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密切相关,当心室负荷以及室壁张力增高BNP就会增加[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6.3岁。冠心病18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9例,Ⅳ级9例,左室射血分数≤45%。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及3个月内有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方法 40例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立即抽血送检,1h内化验出结果,依据结果分为两组,NT-proBNP≥2000pg/ml组26例与NT-proBNP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行左室射血分数EF检查,行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每周复查NT-proBNP,病情变化随时查NT-proBNP。所有心衰患者入选后均予正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ACEI或ARB制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制剂等,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后追踪心衰再入院及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包括泵衰竭死亡和心源性猝死。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患病率至今仍然很高,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50%在4年内死亡;而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50%在1年内死亡。[3]因此早期诊断和充分治疗非常重要。大量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的增高,BNP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分层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标志物,BNP值持续增高是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4],血浆NT-proBNP测定方便,只需采集静脉血,重复性好,临床易推广,数据反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较客观。本文结果也显示随着NT-proBNP值升高,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预后差,NT-proBNP能真实、客观反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再入院率及预后评估。

4 结论

NT-proBNP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最敏感和最重要的标志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韦虎,漆波,等.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0,6(22):1046-1050.

[2]张克己.脑利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254-258.

[3]邱蕾,陈焕芹,等.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28):69-70.

[4]张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9,24(15):1329-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