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的起点是问题,以问题作为学习者学习内容的主轴,强调以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为主。本文依据统计专业特点,对相关专业课程的问题及目标体系设计、主题探究学习方法、评价体系设计等进行了分析,从教学实践效果看,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友谊,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课程问题设计;建构主义;主题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79-02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简称PBL)于1969年由Haward Ban.ows博士发明,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开发和讲课授课方法,让学生通过现实、无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所以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该本末倒置,让教师一直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统计学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特点是:一是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老师进行安排;二是学生以学习、接收知识为主体,和老师进行的交流较少,是单向交流并非双向交流。三是学习氛围紧张、学习环境封闭,老师和学生所学和所讲的知识仅限于书本,范围狭窄。传统的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鼓励学生对老师和课本提出自己的质疑,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第二,教学手段与方式单一,课堂教学局限性大。第三,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造成教学主体错位,人文素养薄弱的现象。沟通不仅仅培养了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师生友谊,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把科学的、全面的经济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把所学到的原理和概念体系,用来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基于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设计布置真实任务,将学习情境设计到有意义、繁复的意境中,使学习者通过通力合作和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前往往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这种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的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统计学作为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其专业课的知识涉及到数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效能未充分发挥,而关于基于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对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故提出基于问题设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

1.问题及目标体系设计。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PBL最大的特点是在课程启动时将问题作为中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像一名向导,指引学生,并为学生常设问题情境。PBL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问题的设计。本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抽样调查技术》等课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依据建构主义原则对问题及目标体系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由于事物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学习的情感具有特殊性,个人的学习存在差异性,所以说每个学习者对事物的构建是不一样的。如《经济计量分析》课程,紧紧抓住其教学目的,围绕“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模型的应用”四个方面提出问题与目标体系。《抽样调查技术》课程围绕抽样方法、估计方法等提出问题与目标体系。

2.主题探究学习方法设计。主题探究学习亦称研究性学习,这是一种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这是建立在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学习者就是问题的解决者,PBL教学模式赋予了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如在《抽样调查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通过实验小组来体现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按照自愿原则成立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在实验以前选好一个实验课题,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自主确定案例。在探讨问题之前,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日常的工作,例如:上机实验、教学软件的学习、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协调、沟通。这种小组分配制度有很多的优点,其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其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评价体系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构建以培训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重视过程性学习的评价标准体系,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既要能在静态方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能在动态方面反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本课题组对《统计预测与决策》和《抽样调查技术》等统计专业主干课程分别设计了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种指标体系设置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们要坚决遵守这些原则。(1)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①公正平等:采取可操作性、详细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平等对待,减少主观评价分。②注重过程:注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从各方面进行评价,如:选题、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报告的书写、课堂回答问题各方面综合评价。③能力考核: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知识的获得、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多方面,不以分数定能力。④指标量化:使用能够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操作性强的、具体化的标准。(2)评价指标构成体系: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平时成绩占10%,主题探讨学习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60%。①试卷考核:在试卷考核时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多出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题型,革新出题思路和内容,避免出题时只着重于知识记忆,多增加应用知识解决案例的分值。②主题探究学习评价: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考核标准。例如: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态度、知识获取能力、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小组中学生进行无记名相互评价、组长给每一位成员评分、学生自我评价、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并监督学生评价的公平性。指标体系见表1。

三、结论

基于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依照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的起点是问题,以问题作为学习者学习内容的主轴,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统计学各专业课程都是以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需要解决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本身强调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需要统计学专业学习者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而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正是突出了这一主体性,通过对统计学相关课程问题设计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等的教学效果看都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改善。所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余峰彬.建构主义指导PBL问题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07,(7).

[3]冯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