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虚词四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虚词四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四个虚词进行解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这些虚词的用法,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

【关键词】文言文;虚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其”是定语,还是小主语

文言文中,“其”常用为第三人称代词,有时做定语,有时做小主语。

做定语时,“其”可代人、代事物,有领属作用,可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如:“并自为其名”、“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不可知其源” (《桃花源记》)、“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做小主语(所谓小主语,指的是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它的品位低于句中主语,故称其为“小”)时,“其”一般代人,可译为“他”,不加“的”。如:“秦王恐其破璧”(《廉蔺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要区分这两种情况,要看“其”后是名词还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果是名词,它就是定语,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就是小主语。

另外,认清“其”做小主语的标志也很关键。“其”做小主语时多在感知类动词之后,或是有“也”在句中表停顿的。

感知类动词,是指表示心理活动的或感觉器官感受外物的动词,如“知”、“视”、“闻”、“念”、“恐”、“嘉”、“羡”等。

为此,像“余嘉其能行古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和“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这六个句子中的“其”都是小主语;而“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贤不及孔子”(《师说》)、“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这四个句子中的“其”都是定语。

二、“虽”的用法怎么辨别

“虽”的基本词性是连词,但在表达句间关系上却有所不同:有的表转折关系,有的表假设关系。要弄清楚是哪种关系,只要看“虽”所引出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果是真实的,“虽”就表转折,译为“虽然”;如果是虚拟的,“虽”就表假设,译为“即使”。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其中“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乘奔御风”“(给予)千里”都是不可能的,是虚拟的,就是假设关系;而“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中“下愚”和“愚”都是说话者自认的事实,这个“虽”就表转折关系。

三、漫说“所以”

“所以”在文言文中是个复音虚词,由它所形成的“……所以……”是文言固定句式之一,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

序》),“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所以……”的用法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表示原因(简称为“原因类”),可译为“……的原因”或“……的缘故”。上面引的三个句子中都是这种用法,这三个句子可以相应地译为“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推究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另一种则表示手段、目的或凭借(简称为“非原因类”),可译为“用来……”或“……的方法”。如我们最熟悉的句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中的“所以”,都是这种用法。这两个句子可以分别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这样可)用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观赏和耳听的乐趣,实在是令人高兴啊”。

文言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虽然都是复音虚词,又都能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然而,在用法上却有本质的不同。文言文中是用它来引出原因,译文中不再出现“所以”的字样,而是换成了“的原因”(的缘故);而现代汉语中是用它来引出结果,“所以”的字样因其意义而得以保留。这是古今异义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四、浅说“莫”

文言文中有些用“莫”的句子,如:“然,莫相知”(《黔之驴》),“宋莫能守”(《公输》),“莫我肯顾”(《硕鼠》),“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宫室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天下莫不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些句子可分为两组,前四个句子中的“莫”是否定副词,可以译“不”或“不要”;后四个句子中的“莫”是不定代词,可译为“没有谁”。要区分它们也有标志可寻:不定代词“莫”的前面往往有个范围限定,划定一个集合,如“时人”“宫室左右”“天下”“自王以下”,明确了这个标志一切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