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笔者深刻的体悟到:研读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融合基本教学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学生的引路人,只有课前认真地研读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教材研究透了,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实施教学。

1 明确研读教材的目的

研读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对教材中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通过研读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正确、深人地研读教材,教师才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及其在单元、整册教材中的地位,认真揣摩编排意图,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使预设的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二是通过研读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认真编写,长期论证,最后发行的。教师只有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才能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才能驾轻就熟、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三是通过研读教材,才能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什么”,教师才可能围绕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讲授、提问等教学方式的优化整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 把握研读教材的角度

研读教材的角度,就是指以谁的视角来解读教材,从语文教学而言,无外乎从教师本身、从学生层面以及从旁观者或者说普通人的角度来剖析教材。

2.1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

有这样一句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所得是不同的,而且,小学生尤其重直觉感受和感性体验。因此,教师要拥有一双孩子的眼睛,在研读教材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解读,想一想:如果让我的学生来读,他们会怎样理解?哪些地方可能难懂?他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如果理解不正确、不到位,我应该怎样去引导?这样,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把握学生阅读文本时的兴奋点,分析学生学习时的疑难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方能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调控。

2.2从教师的角度研读教材

站在教师的视角研读教材,就是要从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出发,从教学的角度解读文本,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一是要搞清楚教材中有什么。这要求教师能无遗漏地读取教材所呈现的所有信息,不论是文字,或是插图;不论是正文,还是图画、课后题,甚至课文中的“泡泡”提示……每一处信息,都不容忽视,教学中都应恰当地运用。

二是要明白教材编写的目的。这要求教师深人揣摩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设想文本应着力发挥哪一方面的功能,以便使教学有的放矢。要通过通览教材,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整组教材的编排特点,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去思考作者表达这一情感的方法。在教学时,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去感受这一情感,把读书与表达、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要清楚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明确“教什么”, 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把准教学重难点,定准教学着眼点、训练点。教师必须深人领会教材思想,准确洞察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表达的主题,并对教材的结构、语言了然于心,对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确定教学内容。

四是要设计教学方法。通过研读教材,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认真思考“怎样教”,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在研读教材时,要仔细品味,把握文章脉络,挖掘那些便于学生理解感悟教材的“点”,想象如何使学生体会感悟文章的内涵,进而找准教学的重点,并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2.3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研读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记叙文、童话、诗歌等体裁为主,篇幅虽短,但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在进行教材研读之初,不妨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和教学的任务,以从容的心态,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徜徉于文字海洋,以教材为媒介,用心与作者“对话”,从而了解课文相应的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点,获取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因为只有当教师深人教材,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3 找准研读教材的重点

研读教材的过程,就是带着教学目标潜心会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确立教学的思路。那么,我们应该抓住教材的哪些要素作为研读的重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文章标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研读教材的着落点。抓住题目,步步深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将相和》 一课,由课题之“和”,可推测曾经有过“不和”,抓住“不和”到“和”,深人研读教材,可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3.2文章体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神话等体裁。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教学中的策略自然也有所不同。

3.3结构

所谓结构,也就是文章段落之间的谋篇布局、句子之间的段式结构。从结构上,可以感受到作者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譬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的段落,结构相似,都采用“ 的 真 啊, 得 ”的句式概括特点,而后再描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则含有因果、并列、总分等多种句群结构。

3.4文章语言

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研读教材,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悟思想内容的层面上,而是要更加关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学习和积累,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不容忽视。好的语言,往往能传递作者独特的感受,展现作者不凡的表现力。如《桥》,文章内容简短,语言凝练。作者运用短语来渲染情势危急,如“像泼。像倒。”两句话,四个字,非常个性化地写出雨下得猛,下得急。文中人物的语言也同样是简短的,如“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简短有力的话语体现出老汉坚毅果敢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值得反复朗读,深人品味。

3.5文章写法

人们常说:“写法决定教法。”小学语文课文采用了许多写作方法,从表达方法上说,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从表现手法上说,有想象、联想、类比、象征、对比等;从修辞手法上说,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比如,《西门豹》中反语的运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夸张地写道:“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再见了,亲人》最突出的则是第二人称的表达。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教师一定要有“咬文嚼字”的意识,去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和修饰文字的,多关注文章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因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而“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容易“视而不见”。

3.6文章创作的背景

在进行研读教材时,必须将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景还原”。譬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可谓经典,许多教师常在“绿”字上大做文章,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炼字”上,或是引导学生体会江南春色的美丽。其实,联系《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可以知道,写这首诗时的王安石已年过半百,对政治心灰意冷,对家乡怀着深深的眷恋。从诗的背景出发,应当抓住诗眼“还”。“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离家不远,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诗人离家久,更该还。但是,诗人虽然思乡情切,眼下却不能还,才会有“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的感慨。通过背景的挖掘,教材研读到位了,体验便也更深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