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胡祗y《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胡祗y《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胡祗y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胡祗y的作品中体现了他的一些文学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胡祗y 《紫山大全集》 文学思想

《紫山大全集》是胡祗y的主要作品,其作品记载了他一生的见闻、思想和兴趣爱好。胡祗y一生兼有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身份,在他的一些碑铭颂赞中,往往能看出其文学家的个性。具体说来,胡祗y文学表达上的特点就是借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深刻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医喻政和以物喻政。

一、文学表达特点

(一)以医喻政。

以医比政,健康的身体与清明的政治有着相似之点,医学上的经验可以借鉴到政治当中。“良医之视疾,曰:不治则十年后病,二十年后死。后果如其言,若是则可谓神医矣。然而得疾者,莫之信,莫之从,何也?岂甘心于死与?曰:非也。断死于二十年之后,其日月则远,其为害则不切,其疾则未有所痛苦。故听着以为迂阔,而莫之信,遂至于死不治。良臣之忧国也亦然”。①“士之论治者,如庸医之治病,不问病之虚实寒热,各随其性之所好而用药。……病本不死,医杀之也。天下之势亦然,为治去其泰甚,救其偏而不起之处,防其将然未着之患,宽猛刚柔,简易具备,一相其时之可否,如良医之对病用药”。而不知道这个道理的“正如庸医,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②

(二)以物喻政。

除“以医喻政”外,胡祗y还善于“以物喻政”。如:“窃惟木有本末,政事亦有本末。欲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木之枝叶花实,茂盛烦硕,则必培植灌溉其根本。不养其本,虽阴护抚育智至,愈巧而事愈疏,本益憔矣。今日之政,已救其末,未究其本,事事皆然。”③把政治的清明繁盛与树木的花实叶茂相比,指出为政应先固本,根基牢固枝叶必繁茂。“《经》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盖器不利,则事不成。虽有良工,无所施其巧、尽其能矣。唐太宗以弓示弓人曰:‘非良弓也。木心不正,脉理皆邪,故发矢不直。’以太宗之神射,弓不良则亦不能中的,况余人乎?以是二者譬之,治天下而不先人材,可乎?”④把人才比作良弓利器,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这样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良好地运转。“当今政治失于疏阔混淆而略不程序拣择,失于繁冗紊乱而略不整齐裁削。……谕如造车,一毂九辋十八辐,减之则阙,增之则赘。阙与赘俱不可行,任人何以异此”。⑤政治如车子一样,需要各个部件的灵活统一,才能良好运转。

二、戏曲理论主张

(一)礼通乐和。

胡祗y认为礼通乐和,“圣人代天理物,身之以道德,下观而化,无为而治,尚恐身教之而不能齐一,礼乐刑政,由是而举焉”。⑥“礼乐者,中和而已。中则有伦有序,有序则不乖戾,不乖戾则和中和存养乎内,又假外物玉帛钟鼓存养乎外,此圣人制礼作乐之情也”。⑦从乐和可以得知政和,政和则国兴盛。“喜怒哀乐之发于心形,见于金石,丝竹之不掩。乐之成德也,岂虚语哉?乐之于人也,岂虚器哉?岂直悦耳娱心,以助淫荒而已耶?故曰:审乐以知政,因以知国祚之兴亡”。⑧

(二)杂剧的概念、教化功能。

关于“杂剧”这个名称的由来。胡祗y首先触摸到了这自觉的脉搏,在《赠宋氏序》中指出:人是最受苦的,“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所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并且作了自己的解释:“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⑨此外,胡祗y十分重视戏曲的教化功能,“物之美恶,非能感人,而人自感于物。人自感于物,耳目之日见闻者,与草木之无情者,适于意会,则可喜可乐之情,油然而生焉”。⑩

(三)戏曲表演的“九美”说。

胡祗y十分重视戏曲表演的舞台效果,在《黄氏诗卷序》中对女乐提出的“九美”说:“女乐之百伎,惟唱说焉。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谷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利,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说,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诵经。八,发明古人嘉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

除此之外,表演要善于变化,给观众不同的审美效果。“醯盐姜桂,巧者和之,味出酸咸辛甘之外,日新而不袭故常,故食之者不厌,滑稽诙谐亦犹是也!拙者踵陈习旧,不能变新,使观听者恶闻而厌见,后世民风机巧,虽郊野山林之人,亦知谈笑,亦解弄舞娱嬉,而况膏腴阀阋,市井丰富之子弟?人知优伶发新巧之笑,极下里之欢,反有同于教坊之本色者,于斯时也,为优伶者,亦难矣哉!”{11}

三、书法绘画思想

(一)融会贯通,独树一帜。

胡祗y认为要想成为书画大学,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在临摹,练习中有所提高,在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后,不应拘泥于所模仿,而应跳出陈规,自树一帜,他先是对那些一味描摹,不能创新的人进行批评,“士大夫读书立言之暇,游戏翰墨者多,而气禀拔俗者寡。放笔落纸,凡鄙百出,去胥史杂流为不远”。{12}“韩干马多为后人临摹,行模虽在,而百万里掣电追风、神俊灭没之气则无矣”{13}“每观画工写神,大凡形模市井庸人,则十似八九,及遇高人圣士,虽加意容绘,终不得其仿佛”。{14}在批评之后,他又举出正确的方法:“诗文字画,不学前人,则无规矩准绳。规矩于前人陈迹,则正若屋上架屋。”{15}不应蹈袭,而是应有所创新,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气”,他说:“士之学书,亦如良将之用兵。不必摹写古人之陈迹,顾气韵何如耳。”{16}

(二)字如其人,画如其人。

胡祗y书画理论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晋武、唐太之字画,创业王天下之英气,浩荡不可掩。宋徽之柔弱谶丽,欲不亡国,可乎?”{17}而每幅作品的个性特点,正是作者的禀赋气质所决定,因此要“善养吾浩然之正气”,他指出:“士大夫之画,如写草字,元气淋漓,求混全而遗细密。画工则不然,守规慕钜,拳拳然如三日新妇,专事细密而无混全之气。”{18}“绘事写真,须当对照。范宽住终南山十有九年,盖他人之笔,不足凭也。乃知雄楼杰阁,层台危榭,一木一甓,自有驯度。”{19}

虽然胡祗y的文学思想中还有一些天人感应学说、因果循环说,但是瑕不掩瑜,其文学思想上的成就永远闪烁着光辉。

注释:

①李修生主编.全元文5・卷一四九・进言论.全元文(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5页.

②全元文5・卷一六二・论治道.第523页.

③全元文5・卷一四六・寄子方郎中书.第224页.

④全元文5・卷一四七・送霍佥事序.第240页.

⑤全元文5・卷一六三・论沙汰.第550页.

⑥全元文5・卷一四九・礼乐刑政论.第292-293页.

⑦全元文5・卷一四九・礼乐论.第292页.

⑧全元文5・卷一四九・礼乐刑政论.第293页.

⑨全元文5・卷一四七・赠宋氏序.第260-261页.

⑩全元文5・卷一五三・韩氏南园远风台记.第353页.

{11}全元文5・卷一四八・优伶赵文益诗序.第272-273页.

{12}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鹿庵字.第281页.

{13}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画马图.第285页.

{14}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谪仙泛舟图.第286页.

{15}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遗山墨迹.第284页.

{16}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元李诗轴.第285页.

{17}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宋徽宗书.第281页.

{18}全元文5・卷一四九・又.第288页.

{19}全元文5・卷一四九・跋界画画语.第288页.

参考文献:

[1]李修生.全元文(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明]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4.

[3]丰家骅.胡祗y卒年和王恽生年考[J].文学遗产,1995,02.

[4]刘知渐,鲜述文.胡祗y诗文中的元初戏曲史料[J].河北学刊,1985,05.

[5]陆林.理学家与曲学家的统一――元初胡祗y曲学思想的重新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