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向的无偿献血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向的无偿献血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研究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导向无偿献血模式。方法:通过向社会人群尤其是大学生团体进行宣讲活动,促进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结论:大学生是一群觉悟较高的团体,通过向大学生们进行无偿献血的宣讲以及现场示范活动,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血;需求导向;无偿献血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目前还不能利用科学技术人工合成,不能大规模生产,适龄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是临床病患用血的重要来源。

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短期内临床用血紧缺的情况也无法避免。一方面,随着医保体系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在中国无偿献血体现着一种“靠天吃饭”的现象,献血者天气好的时候多,下雪下雨的时候少;大多数城市献血人群国学生的献血者比例居高不下,一旦假期来临往往就会造成血荒;献血者在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整个过程非常繁琐;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这些人群没有吸引力。这一切都在打击着公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如此往复,恶性循环,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血荒已经成为常态[1]。

如何提高满足临床用血要求的能力?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在这些问题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取得一些成绩,证明在现有国家无偿献血模式下,解决血荒并非无计可施。

首先,调查显示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严重控制献血人群中学生所占的比例,以2011年为例全年采血总人数中学生占比例不高,比例仅为21.51%,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大学放假原因引起血荒。

但控制比例并不代表放弃有献血意愿的大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组建了7个无偿献血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给大一新生进行讲座,组织他们来血站参观,了解血液的捐献和使用流程,增加大学生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以便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011年10月份开始采血车走进了校园,降低学生献血难度。

活动小结及效果评价:大学生是一群觉悟较高的团体,通过向大学生们进行无偿献血的宣讲以及现场示范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激发更多人积极参与进来。

第二,增加车体广告,出租车LED屏幕滚动播出“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复的生命”的宣传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卫生部对无偿献血的解释,各媒体都对无偿的概念进行了解释;逢节假日推出节日特点性纪念品加大对无偿献血宣传,使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提高2.18%。

第三,组织血液中心全体采供血人员进行技术及相关服务礼仪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推动人性化服务的实施不得不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使献血者真正体会奉献爱心时受到的尊重,增加献血者的服务满意度。

第四,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在无偿献血方面取得的成绩里面不能不提到这支功不可没的组织,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组织成立于2006年7月1日,截至2010年6月30日,献血大军人数扩充至486人,总服务时间达到10万小时,参与服务人次1.43万。他们不但宣传无偿献血,还身体力行,截至2009年,志愿者累计献血量达到300万毫升。在这个组织中还包含着一个特殊的团体,就是RH阴性献血员的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的献血总量达到临床需要RH阴性血总量的89.4%,最大限度地解决了RH阴性血的采集问题。

第五、奖励机制完善形成良性循环,一个很完善的献血奖励机制也是重要保证。不但给无偿献血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非常重视他们需要用血时享受无偿使用血液的权利。

2009 年年初,血站的一个固定采血小板献血者给血站打来电话,告知血站因有急事第二天他无法如约来进行血小板采集,事后血站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他遭遇了车祸必须截肢,需要输入大量的血液。让他们感动的是,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可以无偿用血,而是不能按时来献血而感到内疚。血站立即为其垫付了输血的全部费用,事后按照程序办理了相关手续[2]。

人性化服务加上针对自己本地献血人群特点与时俱进制定的无偿献血运转模式保证了献血人群的充足,让哈尔滨的血库常年充盈,不但满足本市临床用血,还多次向其他省市支援血液。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取得的成绩给血荒这个课题的应对提出了新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智博.“血荒”引发的无偿献血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法制与社会,2012(01).

[2] 贾晶.冰城为何无血荒.黑龙江日报,2010,11(3).

[3] 洪峻玲.国外无偿献血状况规模简介.中国卫生法制,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