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等与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处理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很多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在这里我提出“平等与超越”原则。
关键词:平等 超越 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关系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无论做教师还是做学生都希望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内教与学,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极致。而在师生关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是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这一关系。
在处理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很多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在这里我提出“平等与超越”原则。“平等”是指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社会实体,是和自己处在平等地位的“人”来对待。不能认为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而教师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对学生进行说教或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态度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形成平等态度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思想改造过程。
首先教师要能准确地给学生定位,正确地认识学生群体,即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教育学生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的过程,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儿童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发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相结合,不应由教师主观地指挥和包办代替。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发展的潜力,每一个儿童都有权力受到尊重和爱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特点和健康成长的权力;不应对任何学生漠不关心或忽视、轻视。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对学生统一的教育要和符合个别学生发展特点相结合,兼顾学生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忽视个别特点而机械划一。
儿童通过活动而主动发展,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成人化。
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身体的、智力的、道德的、情感的、审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或只强调某一方面。
其次,在具备以上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克服两种心理障碍。一是由所处的位置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和学生一方是教育者一方是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当然要自尊自爱,有威有德,为人师表。没有这些就从根本上丧失了教育者的资本,然而,教师不应为了保持自己的所谓的“威严”而给师生关系加上某种形式,使之变得拘谨。应看到学生和教师一样,他们也是一群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考,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放下所谓的“架子”,把自己的心理位移至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学生交朋友并平等相处。二是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与学生分属两代人,即使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也是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由于年龄差异,自然会产生某些思想、情趣、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弱化这些差异,就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保持一颗童心,一颗年轻的心,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理解其爱好和兴趣,尽可能使自己的行为同他们相适应,相协调。比如,努力克服由于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惰性,尽可能地多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努力提高与学生的“交往频率”。
现代学生观特别强调,学生的身心暂时处于比较不成熟的幼稚状态,他们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中被改造的对象,具有受动性,始终处于客体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主观能动性,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主体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超越。
所谓“超越”指教师把自己看作一位“为人师表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占据主动地位。真正做到“超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特级教师斯霞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把浓浓的爱通过言行传给学生,就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回报。教师的爱应该是平等的爱,而不是偏爱,教师更应爱那些或这样或那样存在不足的孩子,教师的眼中应无“差生”。教师还应宽容,学生是受教育者,在他们身上存在很多缺点、错误,教师应能容纳这些并在此基础上耐心引导学生改掉这些缺点、错误。教师还应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还应能原谅学生,原谅学生的不成熟,原谅他们的幼稚及由于不成熟、幼稚而犯的任何错误。因此,教师只有做到“爱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原谅学生”,才能以超越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处处为学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