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玲珑典雅的建水窑青花香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玲珑典雅的建水窑青花香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滇南名城建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元、明时期的建水(即临安府),不仅是滇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被誉为“滇南邹鲁”,而且还是云南乃至于全国著名的青花瓷器产地。

明代建水窑是典型的民窑,以烧制青釉青花瓷器为主,兼烧灰陶、青釉、酱釉、黄釉、绿釉、白釉等陶瓷品种,产品有罐、碗、盘、杯、炉、瓶、盆、壶等日用器皿。其烧制的青花瓷香炉器形丰富,造型古朴,装饰华丽,玲珑典雅。其器形有鼎式、簋式、筒式等款式;形制有三足、圈足、筒式三足、假三足等,五花八门。其中以小型香炉为主,尤以三足圆炉较为多见。大部分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遗风,其胎土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由于使用本地出产的草木灰釉和碗花石青料,釉色较暗,有白中闪青、白中泛灰色调,施釉均显稀薄。青花呈色夹带黑斑,发色黑蓝,多数灰暗伴随晕散,部分有结晶斑。当然也有发色稳定、色泽明快艳丽的。建水青花香炉更注重图案装饰,其主题纹样有折枝牡丹、缠枝牡丹、菊、莲、鱼藻纹、凤穿牡丹、狮子戏绣球、八卦等,配以回纹、云纹、莲瓣、篦点、旋纹等边饰,装饰华丽,成为建水窑的一大特色产品。

一、鼎式三足炉

三足炉源于商周时代的鼎,北宋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三足炉的形态。明代建水窑青花三足炉器形端庄典雅,纹饰精细华美,形制有平口三足炉、笏耳三足炉、冲天耳三足炉等器型,是建水青花瓷器的典型器物。

青花双耳三足炉(图1)。折沿,平口,束颈,圆腹,象腿足,双耳附于口沿与肩部之间。器身满绘折枝花卉纹样,装饰华丽。虽耳部有残,仍不失为建水窑青花中的一件精品。

青花平口三足炉(图2)。通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束颈,鼓腹,唇沿,三足微外撇,腹部绘缠枝牡丹纹,造型端庄,气韵传神。

青花双耳三足炉(图3)。唇口微侈,口沿对称置冲天耳―对,束颈,鼓腹,圈底。器形规整,线条流畅,过渡自然。双耳点饰青料,肩部和胫部各饰弦纹一道,腹部绘缠忮牡丹纹为主题图案,足部也涂青料为饰。青花呈淡蓝色,率真淡雅,气韵生动。釉色润泽,有明显的土沁现象,十分难得。

青花笏耳三足炉(图4)。盘口,直颈,两笏形耳从肩部向上延伸,与盘口粘连并越过口沿向外曲伸。鼓腹,三袋状足,粗壮朴实。通高13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9,9厘米。器身古朴敦厚,浑圆丰满,造型工整。此炉造型为明代景德镇常见器型,但从胎体呈青灰色,釉为泛青黄色透明釉,青花色泽黑中泛灰蓝色和器物的装饰风格来看,又带有云南青花的特有风格。炉颈部绘有回云纹,腹部绘简笔折枝牡丹,延伸到足部上端,双足和双耳上也各绘有简笔花草,花朵饱满,绘画手法粗率自然,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是明代云南建水窑的典型代表。

青花曲笏耳三足炉(图5)。盘口,直颈,丰肩,鼓腹,三腿形足,两笏形耳从肩部向上延伸,与盘口粘连并越过口沿向外曲伸。双耳及颈部饰篦点纹,口沿饰圈云纹,腹部绘开光折枝牡丹纹为主题纹饰,足部饰如意云头。器形端庄厚重,釉色饱满亮丽,青花浓艳悦目,是建水窑青花中的精品。此类青花炉造型粗犷,纹饰简朴生动,青花色深沉,常见纹饰还有八卦、几何纹和麒麟、牡丹等图案。

二、簋式圈足炉

簋式炉在宋代开始流行,它是仿照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簋的外形而烧制的炉。一般为侈口,圆腹,圈足,两侧有双耳或无耳。此类炉在建水窑中较少。

青花兽耳圈足炉(图6)。敞口,束颈,鼓腹,矮圈足,兽头状双耳对称贴于肩部。腹部绘开光菊纹。兽耳是古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之一。此炉装饰采用雕兽面纹双耳与腹部青花给画相结合的方式,器型古朴,工艺精湛。

青花如意耳圈足炉(图7)。敞口,束颈,鼓腹,矮圈足,如意状双耳贴于口沿对称处,小巧玲珑。炉高6厘米,直径10厘米,双耳上点缀青花纹样,腹部饰一周折枝兰花纹,下接一道弦纹。纹样线条流畅,简朴生动,青花色泽深沉。内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圈足,胎质为黄灰色,内外胎体均可见手工轮制痕迹。

三,筒式炉

筒式炉源于北宋,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又称三足尊式炉。宋代筒式炉口与底的直径几乎相等,腹底贴有三足,简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炉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侈,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俗称假三足炉。明后期,三足完全退出,演变成无足筒式炉。这些器型完整地保留在建水窑中,可分为三足式、假三足式和无足式三种。其特点为直筒形身,口、底向内微敛,口径、底径几乎相等,以卷云纹、回纹、篦点纹为边饰,在腹部显眼位置绘青花留白折枝牡丹纹、折枝菊纹八卦纹、狮子戏绣球、凤穿牡丹纹等为主纹饰。牡丹花瓣肥厚,留白较多,叶片呈葫芦形,具有宋元香炉的遗风。

青花假三足筒式炉(图8)。直口微收,筒形腹,至胫部急收,矮圈足。三只兽蹄足镶嵌在胫部。通高6厘米,直径11厘米。圈足底不施釉,内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胎质灰白,可见手工痕迹。口沿饰回纹,腹部饰青花留白缠枝牡丹纹,葫芦叶片,花瓣肥厚,釉色青中泛灰,青花色调呈蓝黑色,有元末明初风格。

青花水波纹筒式炉(图9)。平沿,侈口,直腹,矮圈足。高6.2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3.5厘米。内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腹部饰三圈水波汶。

青花折枝花卉纹筒式炉(图10)。平沿,口微敛,腹微鼓,矮圈足。通高5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4.2厘米。内壁不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腹部绘折枝牡丹纹。

明代建水窑工受中原文化影响,广泛借鉴中原陶瓷生产经验和工艺技术,秉承中原陶瓷“小器大做”的传统,精心烧制出古朴典雅、玲珑华丽、精致美观的香炉。这些沉稳精致、丰满圆润的香炉,颇具宋元遗韵,既体现出与中原器皿一脉相承的特点,又有粗犷厚实的云南地方特色,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葩异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