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对高校贫困资助新模式的研究已不在少数,高校从传统单一的经济资助模式向能力本位型资助的转变已达成共识,但往往在实践过程当中,传统经济资助模式与新型的能力本位型资助分离严重,无法互相促进,造成现阶段各高校难以完全实现从传统资助模式向新型资助模式的转变,往往针对贫困资助体系的改革是“有心无力”,可操作性差。积极探索经济能力位型结合的资助新模式,以经济资助助推能力本位型资助,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就业能力等途径塑造“精英型”贫困生,有助于未来各高校真正实现改变传统单一的资助模式,真正解决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经济资助 能力本位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50-02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别是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快速增长,目前已有300多万人,在各高校学生群体的平均比例高达2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历史任务艰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当代经济形势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探索更加有效的资助途径,建立科学、系统、长效的资助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证分析,以及找出这些现状对学生身心所带来的影响,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思想及心理健康的角度,在不断完善认定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国“奖、贷、助、补、减、免”资助手段,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和精神“双贫”问题,实现我国经济资助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形成一套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化,高等教育实施了收费制度改革,高等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也呈快速增长趋势。高校贫困生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经济困难的问题,它还包括贫困生所拥有的物质资源、知识技术、社会支撑的不足以及贫困生精神寄托、综合能力、心理健康方面的缺陷。据本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贫困生中的问卷调查,有51%的学生承认:贫困的家庭背景和出身影响了自身在性格、能力、外语、计算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发挥。“家庭背景越好,大学生的性格愈显开朗,综合素质就越高,毕业后的发展也就越好”这一观点深植高校贫困生的心中,也严重影响了这一部分贫困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日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这一部分学生性格更加内向,内心更加自卑,不敢接受新鲜事物,有的贫困生甚至沉溺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毁了自己,更毁了自己的家庭。据了解,中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约240万;特困生则占5%~10%,约160万。

二、传统经济资助的弊端

贫困生思想单纯,家庭成员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作风,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独立性较强,思想较成熟,“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更加勤奋刻苦。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很多贫困生盲目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就已经实现了脱贫的梦想,不同程度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组织纪律性淡薄等不良现象。还有些贫困生功利性强,价值观发生偏差,将国家的帮扶政策视为获取利益的机会而奋力钻营。而当前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主要集中在“物质解困”上,使贫困生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但往往却忽视贫困生的“精神脱贫”。这些弊端都使传统单一的经济资助难以成为真正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三、能力本位型资助模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6)》中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缺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匮乏与不足。于是对贫困的分析也就从收入‘贫困’转向‘能力贫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可以看出,早在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国家对贫困的认识就开始由收入不足向能力不足转变。而当代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特点主要是行政性和分配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很多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它的缺点是不能有效提高对贫困生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精神素质,不能有效缩小因贫困造成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素质差距,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应积极构建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在继续发挥社会资助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资助职能的发挥,提供生产性和教育性资助,将培养和提高贫困生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资助的着重点,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缩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距。只有寻求新模式,才能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能力本位充分体现了人从知识―素质―能力发展的本质规律,如果顺利实施,将实现高校贫困生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本位型资助新模式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践:

1.培养创新能力,开设创新班。

2.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就业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

5.以学业辅导为抓手,提高学习能力。

6.实施“牵手教育”,增强贫困适应能力。

虽然能力本位型资助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代高校贫困生精神、能力贫瘠的问题,但往往这六种实践方式与传统经济资助模式脱节严重,各高校难以形成一套固定的资助模式,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往往只在宣传层面上止步不前,可操作性差。这些资助都无法在贫困生当中形成固定模式,造成学生只关注经济资助而忽略了能力本位资助。另外,各高校缺少贫困生的监管和考核,使贫困生在一个过于宽松、自主的环境享受资助,长此以往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松懈,意识淡薄,学业上不力求上进等,这些都极大地违背了我国教育资助体系的初衷。所以,探索两种资助模式的有效结合,开发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势在必行。

四、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的实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教育部直属、经教育部批准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全校农村学生比例占全校人数的60%,其中贫困生比例占全校人数的50%。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积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贫困生100%得到了有效资助。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我校一直积极探索构建经济资助与能力本位型结合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新模式,着力提升贫困生的综合能力。

(一)学校调整资助模块,加大资助力度

学校应鼓励力求上进,学习能力、综合能力优秀的贫困学生,适当调整奖助学金的资助金额和资助条件,在保证每个贫困学生享受一定资助基础上加大对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采用奖助学金“分期发放”的方式,采取现代企业“鼓励型”奖励制度,引导贫困学生用实际行动使自身强大起来,真正改善当今部分受资助贫困学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状。

(二)加大奖助学金评定的考核、审核制度和程序

学校应设立奖助学金评委会,开通奖助学金评定或者面试环节,评委从政治方向、思想品德、表达组织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获评资格,每学年期中再进行一次跟踪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下一个阶段的资助资格。

(三)增设贫困补助专项基金,开设贫困学生培训班

每学年学业等方面考核不合格的贫困学生,从贫困补助专项基金提供专项补助,保证在校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受到贫困补助专项基金资助的贫困生自动纳为“阳光资助团”队员,每年定期更新成员名单,资助团的成员必须参加资助团的培训班,培训班从开学起至期末每周定期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不参加培训的同学将不能收到资助。

五、结束语

经济资助往往通过外在的力量去消除贫困,能力资助则是利用贫困生内部力量去消除贫困。经济和能力本位型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将实现由单纯经济资助到经济、能力发展资助并重的转变,它有效提升了贫困生的综合能力,是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根本出路。这种新模式的构建,使高校在消除社会贫困的斗争中发挥更富建设性的作用,对减小社会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构建经济和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瑞芝,吴唐燕.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的实践――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4):121-124.

[2] 魏俊玲,刘佳.新形势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48-49.

[3] 谢艳丽.中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281-281.

[4] 严建骏,喻源,孙倩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