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音乐剧《猫》的形式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音乐剧《猫》的形式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将对其歌舞美表现,角色设计,个性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达笔者的观点并揭示《猫》的深刻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猫》 成功因素;歌舞美;个性美

其实生活中我并不爱猫,但我喜爱音乐剧《猫》;就象大家都爱美猴王而不见得喜欢现实中的猴子一样。艺术美之超越生活,似乎没有太多理性可言。接下来,我就个人的认识浅谈我对于音乐剧《猫》的一些审美感受。

音乐剧《猫》改编自英国作家T.S.艾略特写给侄女的诗作《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在安德鲁*韦伯和卡梅隆*麦金托什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于1981年在伦敦西区首演。在迄今为止的20多年里,《猫》感动了全世界数千万观众。

其实《猫》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的重点不在叙事,而在于刻画不同的角色。讲的是一群杰里珂猫一年一度的聚会时的场景。猫们聚集在一起,等待选取一只猫被送到九重天获得重生。一只只不同性格、不同外貌的猫相继出现,有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多利亚,有很骚包的兰堂塔格,以及邪恶的马卡维提,它们开始载歌载舞,展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一只步履艰难的猫出现了,它外表褴褛憔悴,饱受生活的摧残,大家都避开了它,它悲惨地唱起歌,谁能想到它当年是那样的美貌非凡……。 但最后,这只猫还是被大家接纳,并得以升到九重天。

它的故事情节如果简单地按戏剧的审美来讲,是不够分量的――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戏剧冲突。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没有鲜明的情节,没有一个人类角色;唯一所知的背景――时间:月圆之夜,地点:罗素饭店旁的某个垃圾场,事件:一群杰里珂猫的聚会。唯一的灵魂人物――年老色衰的魅力猫葛瑞泽贝拉总共出现才三次,三次时间总共加起来不到三十分钟。唯一贯穿全剧始终出现、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蒙可斯屈普的名字也仅被提及一次。

接下来就讲讲音乐剧《猫》的歌舞美。

它的音乐与舞蹈形态异常丰富。音乐中运用的元素有:流行、爵士、摇滚、说唱、还有类似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等。演绎的方式有:独唱、二重唱、三人小合唱、齐唱、领唱、集体念白等。舞蹈则有: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英国民间舞等多种元素。舞蹈的表演方式有独舞、双人、群舞等。

从第一幕的第一支歌开始,这种纷繁复杂性似乎就已注定。第一支歌:《杰里珂歌颂杰里珂猫》(JELLICLE SONGS FOR JELLICLE CATS)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在合唱时还有一段“哈里路亚”唱诗。后来这首歌的旋律在全剧的音乐中还反复出现,但是每一次演绎都有所变化,让人印象深刻。据说,这也是韦伯自己最喜欢的曲子,超过我们耳熟能详的《MEMORY》。当然,《MEMORY》也演绎了三遍,每一次都恰到好处的给舞台带来不同的气氛,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向前发展。这首歌的旋律与歌词,带着对往日的回忆的痛楚,一点一滴地渗入内心世界。其实就是人类真实情感的写照,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境界。所以这首歌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味和动容。

《猫》剧中各个猫的角色塑造,除了化装和表演上的贡献,绝大多数是在歌、舞中完成的。没有歌或舞的那部分重要角色,也得以在反差中形成观众心目中的个性形象。

接下来说说化装和表演带来的猫的个性之美。

看到人能栩栩如生地在肢体语言表达上像猫已经很不易。更加细节的是,几乎每一只猫咪的脸谱、服装都不一样(除了个别刻意设计的孪生猫),真是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

蒙可斯屈普是一只勇敢、强壮、善良而有高度责任感的猫,有点像杰里珂猫族未来的首领,它的形象通过灰白相间的毛色和1.87米以上高高的个子来塑造,使它在舞台上始终是最有威仪感。脸谱的表情是高贵的、英武的。如果把它看作是象征理智的阿波罗,那么兰堂塔格就是象征情感的、体现酒神精神的对应。它自负、搞怪、无所顾忌,它的造型夸张,脸谱鲜明有力,特别是颈肩上的鬃毛更让它显得飞扬跋扈、光芒四射。扭胯动作象极了“猫王”艾尔维斯,而唱腔酷似当时在英国正走红的重金属乐手邦乔威。密斯托弗里斯是《猫》里面最聪明最可爱和最具绅士特点的猫。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扮相中获得信息。他有一身黑色的皮毛,戴着精致的领结。会跳最高难度的芭蕾舞如旋转大跳、空中劈叉等。而当他变魔术时,他的服装上覆盖了闪亮的发光的饰物。葛瑞泽贝拉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代表,它曾经很美丽,但是当它回到杰里柯猫一年一度的舞会时,只有一些中年的猫还能认出它来。在化装上,它的服装是破烂的,布满灰尘,在脸谱上它的眼影的黑色画到眼角外面,唇膏涂到了嘴唇外,这都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它的疲惫与丑陋。但里面的皮毛还隐隐约约有一些亮片,透露给我们一些往日的迷人色彩。

这种猫的众生相,和着歌舞表演,取代故事情节构成了故事的内容。它是四大音乐剧中唯一又唱又跳、老少通吃的音乐剧。歌舞化的表演与化装于它既是形式,又构成了相当比重的内容。这些已经足够让观众反复观看和消化,如果还要加厚重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节,或许故事就不那么轻松、诙谐有趣了。

目前国内对于音乐剧的定义还有很多的纷争,觉得它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区分于戏剧、歌剧、舞剧等等,但音乐剧不仅在题材、音乐、舞蹈等方面拓展和深化了传统剧种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的艺术元素兼收并蓄,融合互补,整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这是音乐剧在艺术上非常重大的贡献1。这从《猫》身上可见一斑。《猫》之所以那么受欢迎,在商业上获得那么大成功,这种审美要求或许和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挑剔的视觉胃口,广泛多样化的听觉接受度有很大关系,它的信息量之大,使得我们百看不厌。这种杂糅的当代艺术或许会让古典乐迷或歌剧爱好者等嗤之以鼻,但它的长演不衰,无疑证明了它具备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接受土壤,对于其他正在谋求观众接受和认可的过去式艺术形态来说,会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每个国家的艺术形态都会面临新老过渡和传承的问题,如何融合和为当下所接受,《猫》的形式我想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蔡瑭.《音乐剧魅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定宇.《音乐剧概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