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现象研究及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现象研究及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最早由G.Lakoff提出。其积极语用功能主要是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而大量调查发现,大学生英语表达模糊限制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致使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得体。笔者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并从两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Abstract: Hedges are the words that help to make the meanings ambiguous,which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G.Lakoff.Its main pragmatical function is to make expressions become more appropriate.Based on th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lack of hedges in English discour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causes inacurrate and inappropriate expessions. The strategies are raised in the thesis to help the students and English teachers to learn and teach Engish well.

关键词: 大学生;英语表达;模糊限制语;策略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discourse;hedges;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06-02

0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掌握好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从近十几年来的英语等级考试来看,大学生的写作并不理想;从与学生的日常英语会话中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达总不是那么得体。两年来,笔者收集了上百条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中的错误与失误,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中国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极度缺失,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描述就是“说钉子就是铁”。

1模糊限制语的概念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G. Lakoff,1972)。此处所说的词语实际上是包括词、词组或结构,通称为模糊限制语,而并非仅限于模糊限制词。他们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或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语做出间接评估等。模糊限制语直接影响到话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通常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ds)。

1.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作出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语确定一个变动范围。在言语交际中,这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武断,使话语更具客观性。它们分别是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

程度变动语(adaptors)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它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的更实际一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一些,避免过于武断。这些程度变动语包括:sort of, kind of,somewhat,really,almost,quite,entirely,a little bit,some,to some extent,more or less 等。

范围变动语(rounders)只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词语。这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测量事物时经常使用的词语。这时说话人不必讲究实际情况与所说话语的接近程度,因为在话语中往往谈及了具体的数字。范围变动语包括about,roughly,around,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almost,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 等。

1.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话语结构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从而使原来话语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这种缓和型的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两种。

直接缓和语(plausible shields),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或者说话人表示他对某事持有的犹豫态度。它包括I think, probably,as far as I can tell,seem,wonder,hard to say,I believe,I assume,I suppose,I’m afraid等。

间接缓和语(attribute shields)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的表达说话人对某事情的态度。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it’s said that…,presumably,someone says that…,as is well known,the possibility would be…等。

2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可主要从两方面来陈述。

一方面,模糊限制语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一般属逻辑语义范畴,它可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也就是说,一些原来“真”“假”不明确的话语一旦加上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能使话语符合真实;同样,一些不具真值条件的话语加上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可以含糊其辞,不置可否。

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语中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并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因此属于语用范畴,其语用功能是使说话人得以恪守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等,尽量避免将意见强加于人,避免武断。

3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为了能用英语准确的表达自己,不惜在句子中堆砌地使用实词、希望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在语义和语用上一一对应,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我们会发现,学生们是因为不注意语言表达的语境而不能准确、得体地输出语言,致使表达不礼貌或冒失、唐突、武断,有时候甚至会被读者或听话的人误以为说话人的品质、意图有问题,最终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其实,学生的有些语言错误与失误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善于使用模糊限制语。例如,有一位大二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他的作文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Thomas Alva Edison is the world well-known inventor who had ever invented 1328 kinds of things. 这位同学想更准确的来说明爱迪生发明的东西很多,但相反,他表达的并不准确,爱迪生医生发明的东西远比这个数字大,仅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就有这么多,因此加上more than或about 则会更客观、准确一些。再比如口语课堂上,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对话的:A: May I use your pen? B: I have only one. 此对话中,B的回答显得有些伤害对方的面子,不礼貌,如果加上 I’m afraid 之类的模糊限制语会更得体。学生英语表达方面所出现的此类问题其实枚不胜举,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往往是在脱离英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里学习英语,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包括发音、拼写、词法、句法等等,而忽视培养学生使用得体的语言。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学生和老师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解决语言的正确性上面(主要是语法正确性),学生进入大学后,使用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使用语言不得体现象大量出现,主要表现为讲话时用词、句子太正式;另一方面,避免使用模糊限制语,认为其会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或者说他们对此类语言的掌握根本不够。

4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讲,首先要注意自身口语表达的得体性,继而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大学生,尤其高年级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无论从词汇量的积累还是语法的掌握方面基本上都不存在大问题了,所以教师应该将语言教学的重点由基础的语言教学向更高一级进行转移,比如对学生多讲解西方文化现象,多渗透语用学方面的知识,强调语言表达一定要结合语境,以使他们输出的语言更纯正、更地道。

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讲,除了英语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知识的丰富之外,主要是要培养一种重要的学习风格――模糊容忍度。模糊容忍度是人从感觉上愿意容忍那些与自己的信仰及知识结构相悖的观点和思想的程度。模糊容忍度高的人思想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模糊容忍度低的人思想较保守、教条,不易接受新事物。二语学习者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大量与母语相矛盾的信息,如不同的词汇、语法乃至整个文化体系。Naiman et al.(1978) 发现模糊容忍度是仅有的能预测他们那所高中(处于多伦多)法语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学习法语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发现表明模糊容忍度的确是学好二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培养学好二语的一个重要素质――提高模糊容忍度,这是一种学习风格,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也应该逐渐培养自身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从潜意识里去接受那些与母语相异的语言与文化,这样才能讲出更地道的英语。

总言之,模糊限制语对更准确的英语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大学生这一方面知识的不足也给广大高校英语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我们不仅仅是纯知识的传授者,主要是要培养大学生学习异域文化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史秀菊.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Lakoff, George. “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In P.J.Levi Perranteau & G.Pharres(eds.)Papers From the Eight Regional Meeting. Chicargo: Chicargo Linguistic Society.1972.

[5]H. 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