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威尼斯商人》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威尼斯商人》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隐喻是一种含蓄的比喻方法,用一种意思表达另外一种意思。隐喻在中文里广泛使用,而且在英语中也不少见。英语隐喻包括词汇、语法等方面,而且还能分为复杂和简单,明显和非明显的英语隐喻类型。英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几个人物言语中所用词句的隐喻模式来分析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揭示的主题,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以加深对隐喻的认识。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隐喻翻译认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00-01

0 引言

西方比较系统的隐喻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献论及隐喻的典籍也很丰富。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亚里士多德到理查兹,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00年,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隐喻的语义学研究,30年代到70年代初,这一阶段不仅从语言学角度而且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作语义研究;70年代以来对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多种角度进行多层次的研究。

《威尼斯商人》中就多次运用隐喻。本文旨在从剧中人物对话中运用的隐喻入手,对《威尼斯商人》进行隐喻探究,以验证认知语义学理论中的概念隐喻理论,进一步加深对隐喻的认识。

1 对隐喻认知

隐喻是一种凝练的明喻,用来揭示一种隐含的比较,其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并提出了用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知现象,从而形成了隐喻认知机制,即隐喻是由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构成的,是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

2 隐喻翻译

2.1 文本转换

在文本转换的过程中,译者是关键,是中心。他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都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译者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编写文本的知识;2、对两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文本知识而言,他必须了解不同的文本类型及相应特征;就写作而言,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2.2 文化内涵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隐喻的翻译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有时甚至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3 《威尼斯商人》对话语句中的隐喻研究

下面主要是对《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中的一些场景中的语言来进行隐喻在其中的应用。

(1)剧中巴萨尼奥向安东尼奥求助借钱的表达:

In my school days, when I had lost one shaft,I shot his fellow of the selfsame flight;Or bring your letter hazard back again,And thankfully rest debtor for the first.

这里巴萨尼奥用自己在学校里练习射箭的经历来解释向安东尼奥借钱的事情,委婉地请求安东尼奥给自己第二次机会。安东尼奥说把第一支箭射得不知去向实际就是比喻他借了安东尼奥第一笔钱挥霍完了;而射出另外一支箭则比喻他还需要向安东尼奥借一笔钱。剧中能用舌尖比喻借钱是有原因的。首先,射箭应该是当时社会民众共有的一种经历,他们对这个事情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他们知道射箭时失手的情况在所难免,不必苛责射箭人。以这样的说辞来比喻借钱,容易让债权人接受。其次,射箭和借钱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成立的必要前提。这两件事情:都要冒一定风险而且不一定说收回便能收回。

(2)女主人公鲍西亚调侃她的求婚者那不勒斯亲王的一段话:

Ay that’s a colt indeed, for he doth nothing but talk of his horse……

I am much afraid my Lady his mother played false with a smith.这段话中鲍西亚把那不勒斯亲王比作一匹小马,因为“he doth nothing but talk of his horse,”马跟人一般来说是没有隐喻共通性的,但是鲍西亚这里的话语中提到那不勒斯亲王讲话总是离不开马这个话题,就不难让人理解这个比喻的合理性。领会了这一层意思之后,这句话中的隐喻充满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莎翁写剧的目的达到了;也让鲍西亚以一个活泼俏皮、聪慧幽默的形象出现,使人印象深刻。

(3)夏洛克与安东尼奥法庭对峙的对话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在威尼斯法庭上对峙,巴萨尼奥苦苦劝说夏洛克请他放过安东尼奥,夏洛克却说:What wouldst thou have a serpent sting thee twice?”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夏洛克以“serpent”比喻安东尼奥,“sting twice”则比喻给安东尼奥第二次羞辱自己的机会。“serpent”这样的意象具危险性,有基本常识或者经验的人们都知道毒蛇是种冷血而又危险的动物。这个隐喻中源领域是毒蛇目标领域是安东尼奥,以此作比能充分地反映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憎恶,同时也暗示他曾经遭受安东尼奥的侮辱和为难,是个受害者。

巴萨尼奥依旧宽慰安东尼奥表示自己会竭力救下他,而安东尼奥说:I am a tainted wether of the flock,Meetest for death, the weakest kind of fruit,

Drops earliest to the ground, and so let me;

安东尼奥用“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比喻自己,说死是他的应分。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他了解夏洛克并且看出夏洛克非要置他于死地的坚决;他觉得此时自己的生命之火几近熄灭,他沮丧甚至自贱。源领域中“不中用的病羊”映射到目标领域中此时处于绝境的安东尼奥,读者便能体会到安东尼奥此时绝望的心境和剧中几近到达沸点的戏剧冲突。后面“the weakest kind of fruit drops earliest to the ground” 则强调了这种绝望处境和戏剧冲突,这里把“最软弱的果子”比喻成安东尼奥自己,“最先落到地上”比喻他想求个死得痛快的结局;“The weakest”不仅是指果子,也是指安东尼奥自己微弱的求生意志和期望。

4 结束语

从对《威尼斯商人》中人物语句隐喻认知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有效的手段,更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人们正是从源领域来思考目标领域,通过他们熟悉了解的事物来探索陌生不理解的事物以及人物要表达的情感和暗示的主题。经过隐喻认知模式的分析和探究,人们不难看出《威尼斯商人》中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凸显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Lakoff,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2

[3] 朱生豪.威尼斯商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颖迪(1984―),女,河南商丘,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