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的应用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的应用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长效止痛剂肛肠后的应用。方法:对肛肠术后患者使用长效止痛剂,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例出现排尿困难,无一例因术后疼痛难忍服用其他止痛药。结论:长效止痛剂术后止痛效果明显。

关键词 长效止痛剂;肛肠术后;应用体会

肛肠病术后创面疼痛是困扰肛肠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许多肛肠病患者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手术。使之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能否找到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减轻术后疼痛,我科从2013年开始对肛肠病术后患者采用长效止痛剂止痛,取得了显著和满意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7月对948例肛肠术后患者采用长效止痛剂止痛,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56例,女392例。年龄12―86岁。平均36.4岁。病程6个月~3年。混合痔526例,肛周脓肿、肛瘘323例,肛裂99例。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56例患者术后未行长效止痛剂止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洽疗方法:肛肠手术完毕后,经充分扩肛(肛管容2指),采用1.1:1的长效止痛剂(1%亚甲蓝2mL,0.75%布比卡因2mL,注射用水2mL),注射时用5号针头于截石位3:00、6:00、9:00、12:00括约肌处分别注射0.5mL。之后沿切口皮缘开始由外向内点状均匀注射止痛剂。不留间隙,注意尽量避免盲区。盐酸布比卡因有心脏毒性作用,注射时要回抽无血方可注射,不能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注射宜浅不宜深。以皮肤变为浅蓝色为度。然后轻柔按摩使药液充分扩散均匀分布创面。注射结束,再用油纱和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观察指标:24h内是否应用辅助止痛剂。包括口服止痛药及肌注止痛药。48h内是否有尿潴留情况及72h内第1次排便,是否需要辅助排便。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O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结果

研究组有6例出现排尿困难,予以下腹部毛巾热敷,按摩,让其听流水声,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处理,无一例因术后疼痛难忍服用其他止痛药,见表1。

研究组术后止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相当一部分应用长效止痛剂患者反应术后稍有疼痛,但可忍。一般不影响当天的睡眠,并且术后1周后仍发挥效果,疼痛明显减轻。

讨论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肛肠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原因是肛周皮肤神经丰富,痛觉敏感。肛肠手术切割切口时组织和神经损伤,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炎性介质,即致痛因子(缓激肽、k+、P物质、组胺等),它们一方面作为化学感受器传人,引起疼痛,另一方面使高阈值的A8和C纤维感受器发生外周敏感化。同时伤害性刺激在传导过程中,使A8和C纤维末梢释放谷氨酸,神经激肽A,速激肽物质P,作用于脊髓背角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和速激肽受体,脊髓背角神经元处于去极化状态,使其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而导致中枢敏感化。其结果是组织对正常非伤害性刺激和阈上刺激反应增加,导致痛觉超敏,产生持久性疼痛。还有肛周括约肌的因素。切口一直处于受压状态,减轻切口疼痛就是要降低切口神经敏感性,并使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长效止痛剂由2种成分组成,布比卡因与亚甲蓝。

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为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时间比盐酸利多卡因长2~3倍,弥散度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相仿,对循环、呼吸的影响较小,对组织无刺激性,不产生高铁血红蛋白,常用量对心脑血管功能无影响,但用量过大时可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一般给药5~10min开始发挥作用,15~20min达到高峰,维持3~6h或更长。作为一种长效麻醉剂布比卡因血浆半衰期1.3h。在1h内布比卡因可有效地麻醉切口神经,达到止痛日的。

而医用亚甲蓝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发生可逆性神经髓质损害,短时(2周左右)阻断皮肤末梢的传导,导解除不良神经刺激。亚甲蓝有麻醉局部感觉神经末梢而达到长效止痛、止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肛肠病手术后的排尿困难、排尿疼痛等并发症。因为它与神经末梢有较强的亲和力,能选择地产生可逆性损害,损害后的末梢神经修复较慢,作用时间特别长,所以能达到长效止痛的作用。亚甲蓝是一种长效的局部麻醉剂,有灼痛感的局部反应。盐酸布比卡因和亚甲蓝联合使用则无灼热疼痛感。因为盐酸布比卡因的局麻效能可维持3~6h,足以弥补亚甲蓝止痛作用缓慢的缺点。当布比卡因衰减失效后,亚甲蓝的药效就显现出来。亚甲蓝的止痛效果明显且持久。一般术后2周仍有药效。两者配合达到术后无痛。亚甲蓝可降低盐酸布比卡因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布比卡因与亚甲蓝这对黄金搭档,一个在术后10min内达到麻醉止痛效果,一个在术后3h达到长期止痛,持续时间可长达7d。两者联合应用,相得益彰,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