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即教育 实践即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即教育 实践即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培育、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课改对教学活的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实践为基础,联系生活,本文总结了以下几方面自己教学的感想。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已对社会、他人和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并在父母在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但随着小学生步入校园,原有的生活圈子在逐渐扩大,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走出家庭和校园,到社会实践上去体验生活、体会情感。

一、在课堂表演中加深情感认知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尤其作为小学生,受个人成长经历、年龄层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道德法律的认知不足,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薄弱。在品德生活教学中,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收获“感同身受”的情感认知。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中,可从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渗透入手,使学生从公共汽车上不良行为的切身感受中加深对公共道德的认知。品德教育很多时候通过行为教育表现得更贴切、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行为表演的形式,鼓励学生模仿在公共汽车上所见所闻的不良行为、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比如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将公共汽车上的普遍现象搬到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环境的变化使得不良社会行为格外突出;而扮演“让座者”和“被让座者”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切身感受。再回到课文中,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曹阳”、“大哥哥”和“老奶奶”形象而生动,仿佛就是生活在身边的人,而课文中所写的事件也正是学生每天的生活经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认知,有效地勾连起学生的个人情感经历。

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感上了解“不让座”这种行为发生的根源,以文中人物的不良行为为戒,塑造完美的个人人格。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行为习惯

习惯需要长期的积累,既需要外界环境的促进,也需要学生个人的内因发生作用,时刻以优秀的道德行为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使学生从思想高度、从行为习惯的双重角度对公共道德规范有深刻地认知,并塑造个人道德品质。这篇课文所展现的社会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表面上是对“让座”这一行为的探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对公共秩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养成行为习惯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依靠秩序来维持,比如看电影购票、入场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商场购物结账也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但不乏插队、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并监督身边人包括父母、家人和同学等,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通过监督他人来实现规范学生自身行为的目的。当然,在监督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观察、监督的主要对象可列为父母。一方面,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这些场合活动的机会较多,另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可形成相互监督,给学生创造一个校园以外的道德行为环境,便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求学生每日写下心得体会,也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写下自己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认识,引导学生构建精神世界,提升自我控制力,这一点正是小学生所缺乏的,在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和约束力。

三、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思想觉悟

课堂互动环节有很多形式,比如前所提到的课堂表演,但能够深化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的形式还是交流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思想交流,增长见闻,并通过提高自身见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觉悟。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以教材提供的两则短文为例,鼓励学生畅谈个人感受;对于课堂表演环节中,学生所表演的在公共汽车上的各色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学生对“不让座”行为提出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想法,有些人本身也是弱视群体,“不让座”也是情有可原的;还有的学生提出“让座”的很多人要么是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要么是小孩和女性,很多壮年男性对孕妇和老人往往“视而不见”。

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学生的意见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尽管这些见解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正是由于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才能听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增长了见闻,拓宽了思考问题的角度。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对发言进行品评,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发言中值得赞扬和需要批评的观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遵守公共秩序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公共汽车上》展现了一件生活中的琐事,却具有普遍意义,既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从实践教学、理论提升和价值取向培育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通过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不良公共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影响;通过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之形成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增长学生的生活技能、积累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姜好成.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J].快乐阅读,2011,17:55-56.

[2] 姜波.品德与生活教学模式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3,09:164-165.

[3] 邬冬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56-60.

作者简介:

郭光云(1973―),男,汉族,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马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