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生源;现实困
难;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2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农村务工人员进城人数的增加等原因,使得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为改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内学生减少、流失情况不断加剧的现状,以及确保人数减少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西部某贫困县积极适应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从改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入手,努力提高全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编制偏紧,学科矛盾结构突出。小规模学校仅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只能有一至两名教师,年级却不止一个,教师只能采用复式教学,由于教学科目多,教师数量少,课程难以开足开齐,只能以识字和数学教学为主。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应付性强,本校创新活动开展较少。
2.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小规模学校教师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多数为民办教师转正和代课教师,这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3.学校分散偏远,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教学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很多教师工作不安心,教师只能以本村年龄偏大的教师为主。
4.教学质量下滑,群众满意度不高。教学点学生少,教学氛围不浓,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随意性大,加上师资力量单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不高或者下滑,造成学生严重流转等现象。
二、开展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对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软实力。一是解决教师住宿,留住教师的“心”。住宿问题几乎是农村教师和新招聘教师共同的“痛”,建议加大教师宿舍建设力度,以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留住教师的心。二是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能”。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同时,要加快教师“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构建,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三是适当政策倾斜,解决教师的“困”。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重点学科,如英语、计算机、音、体、美、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中小学校倾斜。四是建立流动机制,促进教师的“活”。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县内资源共享,鼓励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城区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子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定期任教,并将此作为重点学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2.加大帮扶力度,缩小校际间的差距。要在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进一步合理配置和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调整好学校的布局,把义务教育提高到新的均衡发展水平,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减少学生流失。同时,由于小规模学校人数少,办公、取暖经费存在困难,要加大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使薄弱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软件”水平有质的飞跃。针对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匮乏、学生活动单一的现象,该县实行中心校辐射和完全小学包片制度。要求依托中心小学开展学区教研活动,辐射带动小规模学校,大型文体活动完全小学辐射教学点,丰富教学点师生的校园生活。
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农村教育发展。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在建网、建队伍等方面予以全面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力争校校联网,使教育信息流动起来,促进师生在网上交流。要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2013年,全县所有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各学科教学内容以“教师上课”、“学生自学”、“拓展资源”三大部分呈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卫星和网络源源不断地进入教学点课堂,免费供教学点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