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外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外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它受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他文化的熏陶并与中外文化融合,依赖于不同时期的社会精神状态和审美层次,伴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分工扩大而臻于成熟并发展起来。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观文化交流

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

一、中国艺术文化对陶瓷的影响

1、陶瓷文化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景德镇瓷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以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籍为品位,追求一种“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感觉。陶瓷艺术也要遵循这种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都深深的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作。

绘画用的工具有毛笔、墨、颜料及纸、砚。陶瓷艺术中的陶瓷彩绘基本上沿袭这一传统,是将绘画表现转移到瓷器上的一种创作。它既可以在瓷器上面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创作出工笔画;又可以利用线条淡化成块面,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描绘出写意画;除了运用笔墨以外更多的运用到了颜料。陶瓷彩绘的形式和分类基本同绘画的表现手法一致。

在线条运用上,无论是国画,还是陶瓷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陶瓷绘画要设法发掘它潜在的表现力,自然要综合借鉴中国画等门类中的线条的表现力。国画在对形的刻画上讲究线条的对比变化,如粗细、长短、疏密、虚实、浓淡、穿插、扭结,从而产生线条的节奏韵律。陶瓷绘画也当如此,比如要求将线条淡化成块面,形成了线面的二层对比,或是在线与线、线与面之间加上一些点,形成了点线面的三层对比关系,就是这个道理。

2、音乐、舞蹈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音乐艺术是抒情性的艺术,同人类情感、精神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具有纯粹感觉的冲击力;舞蹈艺术,同样是抒情性艺术,它通过人体的动作所呈现的动作力度、间隙、旋转、张驰、快慢、强弱、刚柔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将人带到如幻如梦的美妙境界;陶瓷艺术同样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艺术,自然需要满足审美的要求。正因为陶瓷艺术与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有共同的属性,陶瓷艺术家们从这些艺术门类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艺术营养。除作为题材使用外,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的借鉴,无论是在造型还是意境的追求,以及在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都是这样。

3、文化思潮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思潮的活跃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造,要么是思想、语境,要么是风格、观念等等。比如颇具影响力的“八五思想”,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样在当时不为人注意的陶瓷艺术领域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陶瓷革命运动。1985年5月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讨会将“什么是现代陶艺”,“如何发展现代陶艺”这一系列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正式提出与传统陶瓷艺术发展不同的宏伟勾划,表明陶瓷艺术界第一次以群体共识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这种潮流已经改变了陶瓷艺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大风暴中。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说明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段时限中,关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二、科技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提高

纵观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物质文明史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史。作为手工业代表之一的陶瓷业也在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1、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陶瓷业只有陶器制造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瓷器在商代开始。

2、从商周到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处在原始青瓷阶段,东汉晚期才烧出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浙江地区制瓷业发展最快,尤以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促进制瓷业的发展,真正的瓷器出现。

4、到了唐朝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和饮酒品茶之风盛行,使制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时在南北各地形成了以地区命名的瓷窑体系,瓷器在社会上普遍使用而占了主导地位,隋唐的陶瓷也同中国丝绸等名贵物产一起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隋唐时期进入了瓷器阶段。唐代的青釉瓷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为著名。

5、到了宋朝,宋朝采煤技术高,用优质煤烧瓷,炉温高,瓷器的胎料、釉料、彩料能充分进行化学反应,这就为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制瓷业无论就瓷质和艺术外观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冲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名窑、名瓷层出不断。制瓷工业达到新高峰。宋代有所谓五大名窑之说,指的是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和哥窑。到了元朝,中国的瓷器进入青花瓷阶段。

6、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至清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并有所发展。它的影响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中,就有制瓷业。

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陶瓷艺术的进步和中西结合

在中世纪,东西双方的文化联系,主要就是通过贸易的途径,而陶瓷则是联系这种文明接触纽带的一种主要象征。

在《陶瓷之路》一书中,作者三上次男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具体而且明晰的历史图卷:来自阿拉伯和印度方面的海舶,自从唐代中期以后,就络绎不绝,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和杭州等地,向中国购买各种商品,其中陶瓷就是大宗。在中国方面,也有相当数目的舶商,驾着中国式的宽头巨舶,飘洋过海,不但足迹遍及东南亚各地,还有不少人经常泛海于印度洋上。东西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交互影响促进,也就在这样频繁的贸易接触中默默进行。

1、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瓷文化的影响

瓷器市场活跃是对外贸易最直接的结果,这种繁荣刺激了制瓷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装饰文饰丰富,色彩丰富瑰丽,引进了欧洲样式,制作技术改进并产生新品种“彩瓷”;促使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

①明朝时期,在欧洲市场的新需求,以及大规模的海上武装走私贸易的刺激之下,我国瓷器生产亦活跃起来,纹饰较前丰富。至嘉靖时,鸟树、折枝花果、云鹤、人物、及象征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出现;至隆庆,明王朝开海禁,中 外瓷器市场就更加的活跃了;万历三十六年以后,欧洲大量需求景德镇优质瓷器,制瓷业如虎添翼,获得空前的发展;崇祯九、十、十二年这三年,景德镇每年优质外销瓷数十万件,而且还来样订制欧洲式样的瓷器,促进了瓷器质量的明显提高。

②清朝时期:康熙初期,大量涌现出生产锡白釉绘兰彩中国纹饰的薄胎陶器的“费恩斯作坊”。乾隆中后期,由于欧洲盛行饮茶,青花的碗类亦颇受欧洲欢迎。它们均受欧洲罗柯柯艺术影响,打破了传统的陶瓷装饰束缚,使人耳目一新,颇有情趣。其时的装饰题材空前广阔,除山水、花卉、人物、翎毛、瑞兽及象征寓意的吉祥纹样外,还有不少绘欧洲宗教、人物故事及纹章的瓷器。这一时期,由于欧洲人极喜瑰丽的瓷器,所以景德镇便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成更适合瓷器装饰的粉彩,使景德镇瓷器进入彩瓷阶段。

粉彩的流行使景德镇制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清代中后期,景德镇街头巷尾无处不是绘画釉上彩,形成家家彩瓷,处处烧炉的繁荣新局面。这种家庭手工业形式的“红店”和工场手工制瓷的结合,使景德镇的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极限。欧洲和景德镇珐琅彩粉彩技术的交流,虽没有使景德镇制瓷业发生根本的变化,却使景德镇瓷器在外观上一改旧貌,给这个手工业城市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使其向工艺美术城市过渡。

2、对外国瓷文化的影响

中国瓷器市场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外瓷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亚欧瓷器市场繁荣,形成新的瓷器风格。

这个时期出现了日本仿景克拉克瓷、日本伊万里、有田窑仿景克拉克瓷、欧洲仿景克拉克瓷等。17世纪中叶伊万里瓷几乎完全按中国样式生产,但年复一年地生产下去,其局部纹样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具有日本风格的仿景克拉克瓷。1710年德国的迈斯森作坊即仿克拉克瓷的造型与纹样生产硬质瓷,此后西班牙、荷兰、英国竟相仿制,由于采用三元配方,这些仿品的瓷较景德镇克拉克瓷更优,烧成温度更高。青料的呈色,色调富于变化,其画风与景瓷相去甚远,有明显的异国情调。

由上文所述可见。陶瓷文化根植于社会之中,依赖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种表现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精神体现。衍生于社会大文化的陶瓷文化不可避免的在各方面受到了影响,形成了奇特瑰丽的中国瓷文化,这种具有浓厚历史的文化必将一直流传下去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