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处理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现代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内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化和专业化。本文从内部审计中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内部审计中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中监督与服务关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监督 服务 措施
传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审计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审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如果审计部门一味地强调监督,强调查错防弊,而且总是事后算账,会使内部审计的路越走越窄,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这种形势下,内部审计只有创新审计理念,拓宽审计领域,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监督与服务并重,从财务审计拓展为管理审计,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来开展审计活动,从而建立起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内审体系,内部审计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是同一职能的两个方面。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基础,内部审计服务又融于内部审计监督之中,二者相互依存。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监督职能的到位又可从全局意义上实现其服务职能。一旦离开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服务就会缺乏感染力,丧失权威性。离开内部审计服务,内部审计监督也就自然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因此,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制约与支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意义
(1)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已经具有了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的双重功能,同时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这种双重功能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因此,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必须把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必定要求甩掉重监督轻服务的过去,走向监督服务并重的道路,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是提升内审工作质量,促进内审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审计监督,推动单位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杜绝腐败,遏制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通过审计服务,可以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推进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有效措施
(1)更新内审理念,确保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要将“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立足服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本方针。宏观着眼就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法制建设的逐步规范,以及市场主体遵纪守法观念的加强,经营主体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法经营尤为重要。作为内部审计部门,要从宏观上研究、分析带有全局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标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微观入手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深入、具体、细致的审计监督工作,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找出对策。立足服务就是内审工作要以服务为归宿点,通过宏观把握和微观审计,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全面、综合管理,为领导决策服务,更好地为企业整体发展服务。
(2)强化工作质量的提升,转变内审工作重点。内审工作的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其判别标准不是单纯地看查出违纪违规问题的多少,而在于其是否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是否为促进企业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去判断审计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同时,归纳、分析、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对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和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内部审计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目标。
(3)加强领导的服务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企业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内部审计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认识到加强审计是改进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持之以恒地重视、关心、支持内部审计与服务工作。其次,要积极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内审机构,从而为审计人员发挥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要协调好审计部门与其他各工作部门的关系,为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政策变化提供条件,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更好地为本企业服务。
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多元化的经济活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内审人员具备高度的技术素质、抗压能力、审查舞弊能力以及良好的交际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因此,内审机构应着力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把内部审计队伍打造成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职业化审计团队;第二,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功底、缜密的职业思维判断能力和宏观政策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履行服务企业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