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线城市”失败多,北京能否成幸运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线城市”失败多,北京能否成幸运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前,北京营建的“无线城市”一期网络已经开始试运行,信号覆盖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开通第一天,就有5200多人使用无线网络,而第2天的使用人数更达到7500多人。利好消息传出,让业界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无线城市”建设成功在望。

此前,上海、广州、南京和苏州等城市也频频传出建设“无线城市”的声音。

然而,就凭这两天的用户数作为评判“无线城市”能否成功的理由,是不是过于简单?因为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成功案例。很多计划建设无线网络的城市不是半途夭折,就是因为运营成本过于高昂而亏损。而中国营建的这些“无线城市”,能跳出失败的泥潭吗?

据了解,第一个“无线城市”概念是由美国费城在2004年7月提出的。此后,这股Wi-Fi网络铺设高潮就开始席卷全美,之后蔓延到全球各地。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当初吃螃蟹的人如今都过得很不如意。

明知成功很难,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地方都对建设“无线城市”有如此高的兴趣?

有必要了解一下它诞生的过程。其实,Wi-Fi是由一个名为“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所的业界术语,中文译为“无线相容认证”。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短距离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无线电信号。

这一特性,使它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不难发现,笔记本电脑目前已成为许多人的必备之物。对于上网地点不固定的笔记本用户来说,Wi-Fi网络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上网,因此备受欢迎。但问题是,Wi-Fi网络的覆盖面十分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在大范围接入的需求。于是,“无线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即通过建设Wi-Fi网络覆盖整个城市,用户可在城市范围里漫游,并享受随时随地的接入服务。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Wi-Fi网络除了可满足用户的上网需求外,还可以实现多重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Wi-Fi网络使用VoIP(网络电话)服务。基于这样的原因,世界各地营建“无线城市”乐此不疲。

理想总归是美好的,现实总归是残酷的。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城市表示获得了成功。第一个吃螃蟹的美国,其“无线城市计划”也多以中途流产而结束。

美国“无线城市计划”为什么会死?从事Wi-Fi产品的优科公司CEO Selina女士认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经济衰退的时候,很多公司压缩了投资,而这一技术在短暂时间内又看不到盈利前景,所以只得捂紧钱袋子。

而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虽然中国不是最先运营Wi-Fi网络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给了Wi-Fi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相信只要给予时间,会做得很成功。

而目前中国大规模兴建的“无线城市计划”,也跟奥运会有一定的关系。届时,将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达北京、上海等城市,而“无线城市”的建设,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方便的网络服务。因此,中国营建Wi-Fi网络,占据了天时地利,成功可谓指日可待。

虽然从经济大环境来说,对中国的“无线城市”建设是个利好消息。但也应该看到,运营Wi-Fi网络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北京“无线城市”建设已完成第一期覆盖。第二期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对城区625平方公里的覆盖。现在,主要提供四类业务:免费无线接入、公共安全、智能公交和交通系统以及公众通信服务。之后将陆续开放电子商务与网络增值服务、远程医疗救助、旅游管理等业务。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共有600多个城市在营建Wi-Fi网络。其建网模式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营模式,由政府出资建设,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第二种是私营模式,国际上较少采用;第三种是公私合营模式;第四种是公社模式,由网民自己架设热点,然后大家入社实现资源共享。

但这4种模式都无法解决运营Wi-Fi网络需要的庞大成本以及盈利问题。来自美国、中国台北等运营Wi-Fi而背上巨额债务的事实,无疑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由于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无线城市”运营先例,许多服务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很难说中国“无线城市”计划会取得圆满成功。

那么,目前北京实施的免费模式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行不通。如果没有政府大规模的财政补贴,运营商很难有资金进行网络建设,又要免费,收入从哪里来?运营商不是慈善组织。

为解决盈利问题,目前担任北京“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中电华通表示,奥运后北京“无线城市”项目将实行收费政策。有4种收费标准可供选择,分别是:20元1天无限上网卡,60元5天无限上网卡,80元无限包月卡和按时间每分钟收费0.12元。

但“无线城市”的真谛是免费。一旦收费,还会有谁来买单?其中,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是中国台北。据了解,现在台北已成为拥有全球最大Wi-Fi网络的城市,但至今仅有4万名固定用户,为建设世界最大Wi-Fi网络交纳了巨大的学费。看来,中国“无线城市”计划要想获得成功,道路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