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学业自我设障表现及其心理根源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学业自我设障表现及其心理根源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解释了什么是自我设障、学业自我设障,列举了学业自我设障的种种表现。通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和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学生采取自我妨碍策略的内部心理根源,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弱自我设障倾向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免于陷入循环自我设障的怪圈。

【关键词】自我设障 学业自我设障心理根源

一、自我设障及学业自我设障

最早对自我设障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1],他们将其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为和选择。”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2],所谓自我设障就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注意到在能力评情境中,学生为回避出现的因失败带来的一系列结果,有时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取某种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叫做学业自我设障 [3]。

二、学业自我设障的表现

学业自我设障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拖延行为。如拖拉作业、临考复习等。二,捣乱行为。如扰乱课堂纪律,与老师敌对等。三,逃避努力。如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回家再努力补习,造成一种自己的成功不是靠努力得到的假象。四,拒绝学习。如沉迷游戏,贪图玩乐。五,夸大困难。如座位不好看不清,周围同学有不良影响等,这些行为都具有自我设障的意味。

三、学业自我设障的心理根源探析

自我设障是个体自尊受到威胁时所采取的一种保护策略,从以上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业自我设障实质恰恰是把失败原因尽可能地外化,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将以以下几种理论为依据,来分析学生自我设障的内部心理根源:

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探析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一般有两种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避免失败的需要。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避免失败的人往往选择极容易或极难的任务,即使任务失败,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研究表明,容易自我设障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也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自卑感强,对将来的成就行为缺乏控制感[4]。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选择逃避它,而不是解决问题。到了避无可避而又实在解决不了时,那么就干脆放弃。任务还没有开始,便可能就已联想到失败时的情景,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他们对失败的恐惧远高于对成功的渴望。

2.韦纳的归因理论探析

韦纳最初将学业成绩的原因归为四个方面:能力,评估自己是否胜任此项工作;努力,自己在此项工作上是否尽了力;工作难度,判断该项工作对自己的难易程度;运气,这项工作成败是否取决于机遇与幸运。他又提出了三维归因结构:即因素来源(归因因素来自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稳定性(归因的原因因素随时间或情境是否变化)、可控性(原因因素是否能由个人意志控制)。

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普通人倾向于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把失败归为外部原因,在成功时能最大程度地扩大积极效果,而在失败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消极后果。习惯于自我设障的学生倾向于使用防御性的归因模式(避免作内部归因)。

四、预防和减少自我设障倾向的措施

采取自我设障是为了维护自尊,但是过多的使用却把自尊变得更加脆弱;采用自我设障是为了逃避失败,但这种障碍的设置确使失败变得更加肯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或减少这些学生自我设障的倾向。

1.尊重学生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因成绩好坏、分数高低、名词前后而区别对待。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与自尊

2.正确归因

教师在课上课下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内部归因,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学习的失败往往是因为缺乏努力,只要努力,就能取得进步。

3.多维评价

改变以往仅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树立多维的衡量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身特长的方向。

4.激发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并不断向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即,学习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具有意义。

五、小结

心理学大师詹姆斯说得好:没有尝试,就不会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羞耻感。自我设障正是这句话的完整诠释,自我设障对于完成任务来看充满了消极的意味,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试图通过自我设障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学业形象,说明他们还没有放弃自己,至少还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只可惜他们把努力用错了方向[5]。自我设障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学生的低成就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避免学生陷入循环的自我设障中提供了启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何炎芬,毛晋平.自尊、成就目标与高中生自我设障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395-398

[2]石伟,黄希庭.自我设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72-78

[3]李晓东,袁冬华,孟威佳. 国外关于自我设障的研究进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1-135

[4]陈栩,雷万胜.学业不良学生自我设障行为及其干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1):125-127[5]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设障等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4):929-932

[6]阳毅.学生自我设障行为及其教育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35-37

[7]李晓东,林崇德,聂尤彦,庞爱莲.课堂目标结构、个人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自我设障[J].心理科学,2003,26卷(4):590-594

[8]阳毅,江光荣.国外关于自我设阻行为的研究综述[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435-437

[9]吴俊,陈建文.不同水平自尊者的自我设障研究[J].天中学刊,2007,22(1):135-137

[10]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