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安博物院馆藏玉器赏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安博物院馆藏玉器赏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

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

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西安博物院藏有两件史前时期玉璧,一件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玉璧(图1),该璧较小,从单面钻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另一件是1983年在西安征集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璧(图2),该璧较大,素面无纹。此外,还有出土的玉斧、玉铲等方形或长方形的薄片状玉器等,上部有圆孔,用以缚柄,下有弧形刃,精巧美观。

两周时礼制兴盛,从王侯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遵循“礼”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西周是我国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发展时期,并赋予玉以道德内涵,此时玉礼器器型多样。礼玉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璧、圭、琮、璋、琥(图3)和璜(图4),合称为“六瑞”。《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些玉的形制多与当时的礼制相吻合。

东周时的玉器上开始出现繁缛的纹饰,例如谷纹、蒲纹、云纹等纹饰。《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郑玄注:“谷圭,亦王使之瑞节。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纹)然。”《说文》:“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故附有一颗颗突起纹的璧就是谷璧。西安长安区韦曲出土了一件谷纹玉璧(图5),制作十分精美。蒲璧纹饰是用3对平行斜线,成60度角交织成六角格子,在格子中呈现六面晶体突起,如古代编织蒲席的纹饰。这种繁复纹饰的出现,也表明在东周时期制玉技术的一种成熟。西安吴家坟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夔龙形玉佩(图6),玉呈青黄色,扁平体,呈S形曲身回首卷尾状,头上有角,口微张,体边缘雕琢粗线,两面雕刻谷纹,背部有一圆孔。夔龙常有君子的寓意,据《礼记・仪礼》记载:“蛇、龙,君子类也。”

西安博物院藏有几件秦代的特殊玉器,两件出土于新城区联志村的玉人(图7)格外引人注目。玉人自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历代都有玉人制作,不过其特征与所赋内涵不同。秦以前主要用于祭祀和辟邪,汉代以后主要用于佩饰和陈设。这两件玉人是在长方形的薄玉片上面刻划人物的形象,线刻稚拙,着重表现人物的头部。

此外,还有一件阿房宫遗址出土的高足玉杯(图8),直口、深腹、呈喇叭形。腹外壁有四层纹饰,口下饰柿蒂纹与勾连云纹一周,腹为勾云纹,下腹饰几何形勾连纹,近足处饰变形云头纹,构思新颖别致,纹饰华丽。纹饰布满器表,制作工整,雕琢精细。腹上下的两周纹饰浅浮雕,丰满浑厚,与腹部成为完整装饰。

到了汉代,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大量玉器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出现。2010年8月西安长安区杜陵出土了一对玉舞人(图9),两舞人眉清目秀、婀娜多姿,玉工巧妙利用玉材上下两端的浅褐色雕出玉舞人的头部和脚部,构思巧妙。玉舞人主要采用立体圆雕技法,另外还运用了镂空透雕和细线阴刻的技法。玉工精确地捕捉并生动表现了玉舞人跳舞时衣摆自然飘扬的状貌,充满了舞蹈的动感,引人遐想。另外,杜陵遗址也出土了3件玉杯(图10),均为平口、深腹、高圈足,杯身饰凹弦纹,其中两件玉杯上束有扁平状金箍。玉杯以新疆和田玉雕琢,制作规整,工艺精湛。

唐代有大量的玉器装饰品,例如昭陵陵园出土的一件胡旋舞纹(chá)尾(图11),正面雕刻一跳胡旋舞的男子,头发卷曲,高鼻深目,应为胡人形象。尾运用浅浮雕加阴线刻的手法表现出立体的效果。唐代也有玉器制成的发饰用品,例如兴庆宫遗址出土的玉花簪头(图12),白玉,薄片状,两面花纹相同,雕琢一繁茂的枝叶,枝叶上有细镂孔。在很薄的玉片上雕琢不同层次的花卉枝叶,需要高超的技艺。

唐代以后的玉器,伴随制玉技术的成熟,玉器上的纹饰变得繁复。碑林区南廓门出土的明代龙纹桃形带饰(图13),白玉,呈桃形,纹饰为双层透雕,上层为一龙盘绕云中,下层刻缠枝蔓草纹,带饰外沿用金镶嵌,观其复杂的工艺,反映出明朝佩饰的雍容华贵。

通过对西安博物院馆藏玉器的梳理,可以大体看出我国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变化,以及制作技艺的日益娴熟。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玉器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们高超的手工加工技艺。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