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魏武定二年格龙受造半跏思维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魏武定二年格龙受造半跏思维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此尊格龙受造半跏思维像(图1),汉白玉,高42厘米,宽23厘米。菩萨五官清秀,表情静谧安详,右手食指支颐,呈冥思佛理的思维状。身躯略微前倾,胸佩桃形项饰,右腿搭于左腿上,足踏莲花。左腿部呈双u形纹线,是典型的东魏佛造像的衣纹表现形式。

主尊头戴三叶圆形宝冠,系冠的宝缯形式少见,呈对称的装饰形从冠两侧下垂至肩。双肩上各有一圆形饰物为垂发的发坠。发辫长垂至膝部,外侧呈现锯齿状装饰图案,日本学者称为鳍状天衣。帔帛外侈,下垂簇拥在台座两侧,飘逸流畅。天衣下部密簇簇的重叠纹褶起伏生动,充分表达了衣褶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帔帛末端特意雕出几个乳突状珠饰,为飘带的结束。细微之处,颇具匠心。

筌(quán)蹄座周围亦包覆裙下垂的衣褶,繁密曲折,纹线流动,宛如行云流水,生动活泼。座下平铺一圈覆莲瓣,花形宽扁,没有装饰图案,是典型的东魏时代的素莲瓣形式。

方台座正面框内浮雕地神涌出,双手托举莲花,莲花内有化生童子,左右各有一圆形荷叶摇曳。化生即是从莲花中所生,净土宗宣扬,只要闻听佛经佛法,口诵阿弥陀佛,心想西方净土之人,其寿命终时,阿弥陀佛和菩萨就会接引他往生西天极乐净土。灵魂在西方净土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育化后,从莲花中化生出世。北朝敦煌壁画已经出现了在莲花含苞中有或坐或立的童子。底座正面两侧各一金刚力士持金刚杵肃立,虔诚庄严。

此像为单体造像,两侧没有胁侍菩萨,背后也没有菩提树做背屏。整体纪念碑式,简洁明快。从造像的形式和汉白玉材质综合判断,应该是曲阳地区所造。

方台座三面隽刻发愿文(图1-1):“大魏武定二年格龙受造玉石像一区为家眷存亡福荐斯愿”。可知此石像为格龙受其人出资于东魏武定二年(544年)雕刻的。格姓,中国罕见姓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与《万姓统谱》记载:“格氏,出自允格之后,望出陈留。"汉代有格班,任御史(《唐书・宰相世系表》)。北魏有格显为青州刺史(《唐书・宰相世系表》)。

思维菩萨形象造像早在云冈、敦煌石窟便已出现,单体主尊造像的出现则应是北魏晚期至东魏早期,在东魏中期至北齐达到高峰。河北出土两批大型窖藏,分别是1953~1954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窖藏和2012年1月邺城东部北吴庄河滩沙地窖藏,各自出土了2000多件北朝石造像,以白石造像为主。目前邺城北吴庄这批出土造像还缺乏全面详尽深入的统计、研究问世,可参考曲阳那批石造像的研究成果。据统计,曲阳出土的2000多件造像及残件中,有纪年发愿文的271件,思维像占47件,其中东魏时期的有9件。东魏元象二年(539年)惠照造思维像(图2)、兴和元年(539年)道起造思维像(图3)、兴和二年邸广寿造思维像代表了东魏中早期的思维像特征:一般脸偏瘦长,身躯较扁平,动态前倾,头戴高冠,冠的样式有三叶形和方柱形。腿部衣纹为弧形曲线,单线阴刻。筌蹄座下为厚重的双覆莲瓣,兴和元年道起造像筌蹄座下出现了较薄的莲瓣,平铺于基座之上。

东魏武定时期的思维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脸形由瘦长向圆润转化,高柱形三叶冠向低平发展,流行三叶花蔓冠,呈圆形罩住头顶,宝缯在两侧结扇形垂下,平铺于筌蹄座下的薄覆莲瓣装饰成为主流。薄覆莲之上有一较小高圆台座托住菩萨垂立之足。厚重的双覆莲座消失了。腿部双钩阴刻线开始流行,身躯变得结实丰满,基座正面开始雕饰,出现童子托炉、护法神、比丘及力士等题材。

此尊东魏武定二年格龙受造思维菩萨像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与其同时期的著名石造像就是东魏武定二年戎爱洛造白玉像,日本书道博物馆藏(图4),对照可发现二者造型的相似之处。

半跏思维菩萨曾广泛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今西北印度喀布尔河下游、五河流域之北)、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通常的造型是右腿搭于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维状。此种样式在佛教雕刻上最早可溯源到犍陀罗地区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图5)。但在东魏到北齐时期,半跏思维也可以表现弥勒菩萨,属于图像互相借用,要根据铭文确定。此尊格龙受造思维菩萨像表现的究竟是弥勒菩萨还是释迦太子,由于没有明确的铭文无从确认,可统称为思维菩萨像。半跏思维像进入唐代逐渐消失。

此尊格龙受造思维像石质细腻,雕工有力。透雕、圆雕、浅浮雕、阴刻线等技法综合运用,十分熟练。品相完整,且带有铭文,颇具艺术价值和文史资料价值,是一尊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精品。此像为天津收藏家私人收藏。 责编 有仪